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是方向,更是标准。2021年,北元集团(601568.SH)在高质量发展领航坐标的引领下,紧盯“双碳”目标,聚焦聚力重点工作,勇挑重担,主动加压,用改革破解难题,靠创新赢得先机,公司安全形势和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4月19日晚,北元集团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54亿元,同比增长33.49%;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9.87%;实现扣非净利润18.36亿元,同比增长10.5%;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此外,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拟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64亿元(含税),占公司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68.30%。同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1股,共计转增3.61万股。

  据了解,北元集团主要从事聚氯乙烯、烧碱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聚氯乙烯和烧碱等,业务范围涵盖发电、电石生产、原盐开采、离子膜烧碱制备、乙炔法聚氯乙烯制备等环节。具有110万吨/年聚氯乙烯,在国内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三;8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在全国烧碱产能排名第五;4×125MW和2×25MW发电、220万吨/年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年电石的生产能力。

  一直以来,北元集团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煤炭和原盐资源优势,致力于一体化经营,以自备电厂为纽带,建设了以PVC产品为核心的“煤—电—电石—氯碱化工(600618)—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降低了废弃物排放,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高效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近几年,我国氯碱行业由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规模稳居全球首位,行业布局日趋合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和环保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截至2021年底,我国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为71家,总产能2,712.50万吨,主要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烧碱企业数量保持158家,烧碱总产能4,507.50万吨,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华东三个地区。目前,国内聚氯乙烯和烧碱的总产能约分别占全球总产能45%左右。

  2021年,北元集团在“双碳”目标对化工产业的约束和要求下,在氯碱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下,紧扣打造现代一流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强党建、保安全、稳增长、促改革、抓创新、谋转型,不断提高公司发展质量,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报告期内,北元集团生产聚氯乙烯128.99万吨,营收104.16亿元,较上年增长34.1%,完成年度计划的103.19%;生产烧碱86.72万吨,营收16.41亿元,较上年增长28.12%,完成年度计划的103.24%;生产水泥230.72万吨,营收6.4亿元,较上年增长18.83%,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6%。

  值得一提的是,北元集团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瞄准先进、做精做专,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北元集团积极布局高端化产品,新研发了5种特种树脂,树脂序列产品达到33种,共形成了53种特色产品序列体系,不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报告期末,共拥有研发人员35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达8.68%。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投入也较上年增加20.78%,达到7910.45万元。

  报告期内,北元集团加快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新工艺引进,共实施45项科技创新项目,加速公司转型升级。自主研发了烟气与烧碱制备碳酸钠生产技术;加速研发平台建设;加快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进程,开展了2种超低汞触媒应用研究,累计运行时间达到6,500小时,转化率在98%以上;开展了3种无汞催化剂的应用研究,其中金基无汞催化剂累计运行18,000小时。依托这些项目,科技成果不断落地,技术优势逐渐凸显。在2021年发表论文189篇,获授专利62项,截至2021年底,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66项。

  当前,我国氯碱行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企业发展也将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而调整,国内局部地区或个别企业因缺乏竞争力和资源掌控力、资产重组等原因仍存在停车频繁或长期停车现象,未来尤其在电石资源紧张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无原料供应基地的电石法PVC企业转变耗氯产品结构、退出或部分退出PVC产能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北元集团表示,2022年,北元集团将围绕“16333”战略目标,把握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打造新优势,锐意进取、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陕煤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建功立业,贡献北元力量。

  未来,公司将始终围绕“‘双碳’目标,做精主业,进军新能源,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多元融合”发展思路,优化升级存量,稳步拓展增量。开拓风光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储能+二氧化碳消减+化工+氢能”作为转型升级新路径,抓核心技术攻关、抓科技成果转化、抓募投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全流程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景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