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前的网上买菜煎炒烹炸,到现在的网购半成品加热即食,当前,预制菜行业的火爆“出圈”在电商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日前发布的《百度×京东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其中95后占比超三成。京东618数据显示,今年95后年轻人的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95.8%。据艾媒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

“预制菜电商已成为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说。

预制菜既符合当前人们对餐饮简便、快捷、安全的要求,也符合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吃出健康的现实需求。同时,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桌消费,符合农产品产业化升级的趋势。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宋聚国对此表示,预制菜产业有效衔接了传统农业、现代加工业、冷链物流和餐饮服务业,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此,多地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探索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今年3月,广东将预制菜上升为省级重点发展产业,印发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5月初,大湾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在肇庆启建。山东省潍坊市印发《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推出强力行动指南的城市。素有“巴蜀粮仓”美誉的重庆市梁区也密集出台了《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业规划》和《支持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

在冷链具有一定优势的生鲜电商台上,预制菜相关业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叮咚买菜通过内部研发、供应链合作方式,连续推出“蔡长青”“叮咚大满冠”“叮咚好食光”等20多个自有品牌;盒马的“盒马工坊”、美团买菜的“象大厨”等自有品牌也加入预制菜赛道。

火热的赛道吸引了资本青睐。根据新华社发布的相关台数据,2013年至今年6月底,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2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11亿元。截至8月1日,预制菜概念上市公司有34家。

火爆之下,难掩隐忧。《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尤其在资本追风下,预制菜行业已经出现同质化、价格战的苗头,存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让位于营销包装的问题。

洪涛直言,预制菜是创新发展的一种商业模式,随着大量资本涌入,目前存在泡沫,亟须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注重“链式”发展的每个环节、每个节点、每个细节的关联,使各个产业、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较好的效率链条。

好消息是,今年4月以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及行业协会密集出台预制菜团体标准,助力区域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