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1月31日,大年初十,山东省金乡县科技局局长程树民带着八位农业企业负责人,风尘仆仆地赶到260公里之外的山东省农科院,与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交流对接。在那里,近十位农业专家为他们的到来作好了准备。


(资料图片)

程树民是带着任务来的。

“世界蒜都”的烦恼

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金乡县以大蒜闻名在外。因一颗小蒜头而享誉世界的金乡,借助这个致富果,“一业活”带动“百业兴”,甚至成长为“世界蒜都”。

数据显示:金乡大蒜出口到168个国家和地区,其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世界公认的“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物流、信息发布、价格形成”五大中心,2019年其品牌价值达到218.19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第八位、蔬菜类第一位。

但在“金乡大蒜”光鲜亮丽背后,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在企业与专家随后的交流中,这些问题逐渐清晰:大蒜产业存在适应性优良品种少、品性严重退化、育种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因为连年耕种,当地土壤退化和连作障碍严重,产量不稳定,品质差;绿色投入品研发严重滞后,生物防治技术不足;农技农艺结合薄弱,机械化程度相对粮食作物低,精深加工产业链短、加工水平不高。

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出席交流会的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康建明,还是大蒜专家、该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孔素萍都十分清楚。但他们更明白,作为国内大蒜产业的标杆,“金乡大蒜”遭遇的问题既具有代表性,也是山东省层面正在推动解决的。

早在2021年春天,山东省就印发方案计划在5年内培育13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包括进一步培育壮大金乡大蒜优势特色产业。该方案要求各行业要摸清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制约因素和培育提升对策。

金乡大蒜的遭遇,山东省科技部门早就关注到了。

专家的四个良方

本次交流会的组织者科特派共同体按照山东省科技厅资配处、农村处的要求,就是瞄准了上述难题的解决。

记者了解到,作为科特派制度的“山东首创”,科特派共同体由山东省科技厅管理,山东省农科院牵头成立,旨在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要素聚集不力、公共研发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可有效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解决难题。

作为管理部门,山东省科技厅也对其寄予厚望。数据显示: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他们在全省遴选847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了155个产业服务团,累计解决2762项生产技术难题,转化落地3235项各类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了100万亩以上,促进区域产业增效2亿元以上。

正因为此,程树民一行带着诚意与期待而来。

在交流现场,企业的需求迫切,专家的眼光独到。有企业问:“从种植到收获,传统机器比较笨重,有无灵活轻便、更加精准、智能的机器?”“机械专家”李维华答:“你们出题,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尽快立项、尽快研发、尽快推广,这是我们的强项。”

有企业问:“出口蒜泥的保鲜期是10—12个月,有无技术能够延长其保鲜期?”对金乡大蒜非常熟悉的“大蒜专家”孔素萍答:“我们可以组织专家攻关;也可尽快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推动解决。”

企业的需求很多,专家的回复很实。不知不觉间,“一问一答”已经进行了三个小时。

在压轴环节,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农业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共同体CEO喻红华的四点建议让程树民一行感到不虚此行。

她建议,科特派共同体汇集大蒜产业链专家成立一支专业服务团,服务金乡大蒜全链条;迅速把金乡科技人员、乡土人才组织起来进行一次全方位培训,形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特派队伍;近期召开一次国际大蒜产业研讨会,发布攻关难点;针对大蒜连作重茬病虫害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衰减等储藏保鲜加工难题,轻便灵活的机械化问题,布局一个占地50—2000亩共同体实验基地。

为确保上述建议落地落实,喻红华给出了一个时间表:“顶层设计,宣传推广,协作分工并行;倒排工期,压茬进行,争取3个月内初见成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