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电影《长空之王》中,试飞员们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用生命挑战极限、探索边界等惊心动魄的情节,让无数观众为之激动和动容——

当飞机双发停车,急速降落,大队长张挺眼神镇定,手上则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每一步。


(相关资料图)

15000米!10000米!5000米!500米!重启、再重启!发动机与空警指示告警系统报警!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跳!

他们用生命保卫的不仅仅是机体,还有珍贵的科研试飞数据。

在真实的试飞任务中,有一件东西与试飞员们一样,时刻关注飞机飞行状态,无论经过怎样的强冲击、火烧、浸泡等等,都顽强地守护着每一项“飞行数据”,全力保障试飞任务,让飞行更安全。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飞机“黑匣子”,专业名称叫“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简称“飞参”。它是飞机的数据记录设备,在飞行事故调查、飞机装备质量监控、飞行训练评估、飞行安全预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黑匣子”示意图。

飞参作为机上主要客观信息管理记录设备,在飞机上发挥着“法官”“医官”“教官”等多重作用,并逐步具备“警官”功能——通过不断挖掘数据价值,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飞行参数及音视频采集记录系统的诞生地,就是航空工业千山。自从1969年建厂,航空工业千山专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数据管理设备和数据价值服务,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独立适航能力,取得国内机载产品的第一个CTSOA适航证书,已经成为国内飞参专业化研制生产单位,并发展为一个航空为主、军民结合的飞机数据管理专业研发生产配套航空高新技术企业。

而作为“法官”“医官”“教官”的飞参,就是他们再熟悉不过、又不断精进的重要领域。

“法官”:“解密”飞行事故原因

影片中,驾驶K8试验机执行试飞任务的试飞员雷宇,由于没有按照科目要求操控飞机,在慌乱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最终被停飞5天;而在另一次试飞中,大队长张挺驾驶改装后的歼16飞机执行试飞科目,在飞行中遭遇突发事故,为了保护试飞数据和飞机,错过了最佳跳伞时间,用生命保护了宝贵的飞行数据。

不少观众或许会疑惑:试飞任务失败的飞行数据为什么这么重要?飞机已经坠毁,坠毁前的信息又是怎么得知的呢?

这都归功于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他们是可以揭示事故原因的“法官”:

试飞员在完成试飞任务之后,飞参判读人员会对数据卡中储存的最新飞行数据进行下载、判读、分析,从而判定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用于支撑、评价飞机下一架次任务的可达性。

其实,在试飞任务进行时,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也能监测、分析飞机状态信息,及时判断故障趋势,并针对已发生故障在地面进行报警,以便及时维护飞机,保障安全。而多年来,千山飞参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也不断促进着故障诊断判据的发展和完善。

“医官”:监控飞机装备质量

试飞前,外场保障人员会来到试飞现场,对飞机起飞前的性能、技术状态,通过通电、试车快速检查飞机主要部件的健康状态,排查故障隐患,防止故障发展为事故,确保试飞员能够安全完成试飞任务——此时,飞参就发挥着“医官”的作用。

现在,飞参已成为飞机日常维护与放飞的重要依据,用户会针对每个架次的飞参数据开展“一飞一判”,判断飞机状态并决定是否放飞。这极大促进了装备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航空工业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驻守外场,保障试飞任务。试飞前的日子往往是最忙碌的,保障团队与机务人员协同对当日需要试飞的飞机、发动机数据进行综合监控研判,飞参判读人员根据详细的数据、参数,研判设备是否正常;当系统报故时,飞参判读人员再根据具体参数,查看飞机电路图纸,定位到具体的产品上,再通过串件进行故障排除,最终给出第二天飞机是否能够放飞的结论。

“飞机上每一个部件的状态,都关乎试飞工作的成功与否,更关乎着试飞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起飞前的监测、排故就至关重要。”

“教官”:评估飞行训练效果

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还可以化身“教官”,应用于飞行训练评估。利用飞参数据量化评估飞行质量,能够极大提高飞行训练效果和安全性。

虽然飞参看似“默默无闻”,但是也和电影中的队长张挺一样,发挥着对青年试飞员的训练作用。

在试飞员的成长中,飞行数据就如同一个“画师”,可以刻画出试飞员的“个人画像”,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试飞员在飞行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辅助后续训练能够更有针对性,保障试飞任务的完成。

可以说,飞参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未来,随着航空现代化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推出,飞参本身的功能还将更加强大、产品要求还会不断提升。通过数据赋能,让战机突破极限,不仅仅是对试飞员的挑战,也是航空人的使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