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新车下线。从1995年,我国首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历经27年时间,于2022年2月实现1000万辆产量,再到如今实现第二个1000万辆产量,则只用了短短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大、汽车出口以及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有重大意义。”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财经表示,其并预计:“第三个1000万辆有望在2024年的7月、8月左右能够实现,持续的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出口量也在狂飙,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193.3万辆,同比增长79.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资料图)
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杨菁告诉时代财经:中国的汽车出口自2021年起呈爆发式增长。中国韧性较高的汽车供应链,使得中国车企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波动的情况下,加大出口,部分填补一些海外市场的供给缺口。同时,凭借完整、高效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开始向欧洲等电动汽车消费国出口。
01
新能源汽车迎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
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市场占有率达到27.7%。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进入一个快速普及、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是好事。”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向时代财经表示。埃安昊铂GT正是我国下线的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
“我们发现,前几年在资本助力下不少玩家切入这个赛道,但在高增长的大环境下,存活下来并没有几个,这说明车市正进入一个淘汰赛的阶段。另外,行业的高速增长有喜也有忧,未来我们更要发挥融合和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世界巨头参与到这个赛道来。”肖勇称。
崔东树亦认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战略引领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浪潮,各国政府和国际车企全面跟进新能源转型,这对中国汽车行业从跟随到跨越领先起到重要作用。
杨菁告诉时代财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早期的政策驱动、补贴驱动的阶段,过渡到产品驱动、市场驱动的阶段。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车型的可选范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动力电池的单位成本、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密度等方面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发展。
“从政策方面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也从重需求到重供给,让市场竞争来提升新能源车的吸引力,从而加快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杨菁表示。
02
进、出口市场冰火两重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推动中国汽车出口持续走高。
从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一路“狂飙”。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之前在百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实现跨越式突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11万辆,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中国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1%,首超日本,跃居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出口带来了巨大促进,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崔东树向时代财经如是说。其认为,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新能源发展的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我国明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因此中国新能源出口有较大的空间。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汽车整车出口193.3万辆,同比增长79.8%;整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倍。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与出口市场的高歌猛进不同,我国汽车进口市场则创近十年新低。据崔东树披露的数据,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台下行到2022年的88万台,2023年1-5月,乘用车进口仅有28万台,同比下滑28%。相较过去十年进口量低点仍有下降。
崔东树认为,进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消费升级,因此相对于普通燃油车,豪华车与进口车的走势总体是很好的,但电动化转型改变了燃油车需求,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
杨菁则表示:“中国汽车进口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全球车企车型本土生产比例的提升,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中高端市场竞争力的加强。”
眼下,越来越多中国车企凭借电动化产品实现出海。杨菁认为,中国的汽车出口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和培育本土电动汽车供应链而施加的阻力,但这些阻力并不会放缓中国车企出海的步伐。车企或会加快海外投资建厂、合资合作,来缓释一些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