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完水果,卷咖啡。


(资料图)

导读:

继蜜雪冰城之后,七分甜也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近日,7分甜在苏州十全街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门店——轻醒咖啡Brisky Coffee,于 10月1日正式开业。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轻醒咖啡Brisky Coffee为苏州清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22年8月9日,由江苏七分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与此同时,新式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公布的年中财报却不是那么好看。报告显示奈雪的茶续亏2.54亿,虽然中期亏损同比缩窄,但是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之中。

距离奈雪的茶上市已经过去将近4年,这也是奈雪的茶亏损的第四年。从点到面,新式茶饮经过了新消费浪潮最疯狂的四年,似乎还未能找到持续盈利的道路。

除了奈雪的茶继续亏损之外,新式茶饮届的老大哥喜茶开始裁员,喜茶开始降价,乐乐茶开始退出华南市场,蜜雪冰城的下沉之路举步艰难,COCO似乎已经被消费者们遗忘……

新式茶饮作为新消费浪潮最核心的代表产物之一,似乎已经挖无可挖,探无所探。

从茶饮到欧包,从奶茶到柠檬茶,从现做茶饮到茶包,新式茶饮似乎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个遍。时间走到2022年,新式茶饮开始向咖啡领域进发。

从奶茶到咖啡,这些新式茶饮,要如何在已经逐渐铸成完整的咖啡圈中分得一杯羹?现在入局是否已经太晚,奈雪的茶们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01 咖啡正在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

咖啡赛道无疑已经成为2021-2022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

2020年疫情过后,全国各地,尤其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的咖啡馆可谓是遍地开花。

根据美团餐饮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5月,中国内地已经有11.73万家咖啡门店。2021年,我国新增咖啡相关企业2.59万家,同比增长12.5%。

在新开门店迅速增加的同时开,中外咖啡品牌也在中国加快布局。

2021年,星巴克咖啡和瑞幸咖啡门店数量都超过5500家,新开数量都分别超过1000家。

大本营位于上海的MANNER咖啡,成立于2015年,目前全国门店已经即将突破400家;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的Tims咖啡,两年间也迅速地在全国开出了390家门店。

除传统连锁咖啡店和新晋咖啡品牌之外,精品咖啡店也开得风风火火。

2017年,号称咖啡祖师爷的Peet’s咖啡进入中国市场,目前门店数量也已经超过70家,遍布一二线城市,获投资人青睐的M Stand,也于近日门店数量突破180家。

2022年,连锁咖啡店发力的同时,还有许多地域性咖啡店也在蓬勃成长着。小镇咖啡成为了中国新开咖啡门店的主力军。

供应端完善的同时,消费端也在发力中。

根据美团餐饮披露,在美团外卖之中,2021年小众品类之中的咖啡品类同比增长了178.7%,远超其他品类,遥遥领先。

咖啡市场的壮大,必然会挤压新式茶饮的市场。近年来,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增速开始下降,甚至削弱,转型成为了重要课题。

在咖啡市场逐渐壮大的过程之中,新式茶饮想要分一杯羹,合乎常理。

截至目前,已经有许多新式茶饮向咖啡行业进发。例如CoCo都可茶饮成立咖啡新品牌 CoCo cafe,蜜雪冰城成立LuckyCup幸运咖,喜茶联手%ARABICA开快闪店“喜小咖”,投资Seesaw等。

新式茶饮自身品类的竞争已经较为激烈,如今涉猎咖啡领域,有其独有的优势。市场上都期待着,新消费浪潮之下的下一个“喜茶”奇迹。

02 新式茶饮进入咖啡赛道的优势

新消费浪潮的风吹得新式茶饮遍地开花。不管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更为下沉的市场。不管是一点点或是一丢丢(一点点的山寨店)都开遍了五湖四海。

但是当新消费浪潮的风不再吹时,不管是一点点还是喜茶都开始熄火。

奈雪的茶迎来第四个亏损财年,喜茶也因为裁员减薪等问题频频热搜,曾经大排长龙的coco和贡茶已经无人问津。种种危机之下,中国的新式茶饮都开始寻找出路,咖啡赛道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

新式茶饮做咖啡的优势是什么?有人会说喜茶做咖啡总比李宁做咖啡要来得专业。

诚然,以喜茶为例,喜茶的消费者和现制咖啡的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消费者对于喜茶品牌的认可会直接放在喜茶的咖啡之上。

同时,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的门店优势十分突出。不仅是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奶茶店甚至布局到了更为偏远的地区。若是新式茶饮门店中叠加咖啡菜单,对于奶茶店们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可以在夯实原来客户的基础上,深挖全新的顾客。

除了门店成本省去之后,员工部分的成本也可以简略。只要新式茶饮原来的员工进行再次培训之后,就能胜任咖啡师的工作,无需再次高价聘请。

得益于茶饮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若要复制到咖啡行业,也会较为容易。

茶饮企业,对比完全没有接触过餐饮的企业来说,确实有其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会成为茶饮门店转型的重要经验,同时也能为茶饮品牌本身带来更好的创收和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新式茶饮和咖啡毕竟不是同一品类的,供应链相似,也不会完全相同。也会存在由于品类太多,而无法专精的情况,新式茶饮若要拓展咖啡线,也需要注意这一点。

优势和劣势并存,即使是这样危机四伏的赛道,也有许许多多的茶饮品牌往里跳,毕竟市场规模放在这里,若是此刻再不狠心去争夺,这一块市场就必定会被其他企业所蚕食。

歪咖啡的创始人曹玉志同样是做奶茶出身,曾经也开出上百家奶茶门店。曹玉志说到:“新茶饮到咖啡有很多优势,首先是供应链的高度重合。其次是选址逻辑上也是高度重合,在门店的运营以及管理上也有蛮高的重合。”

在产品上咖啡比茶饮更具成瘾性,消费者认为咖啡比奶茶更有价值感。新茶饮已经非常饱和了,是存量竞争。但咖啡是增量竞争,还有很大空间。

03 万亿市场,危机和诱惑并存

2021年,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17亿,同比增长27.2%。根据预测,直到2025年,中国的咖啡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2021年,中国现制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9.7亿,相较2020年增加26.4亿,同比增长41.71%,预计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要突破100亿,达到157.9亿元。

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现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占咖啡行业总规模的7.94%,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中,预计2023年,现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占咖啡行业中规模的10%左右。

虽然中国的咖啡市场十分火热,但咖啡因为其独特的口味,对于国人来说还是“洋味道”,消费咖啡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年人均消费现制咖啡1.6杯,一二线城市年人均消费现制咖啡3.8杯。

对比欧美和日韩的成熟市场,中国的咖啡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2021年美国年人均消费现制咖啡杯数超过300杯,日本的数据也将近200杯。

巨大的潜力之下,咖啡已经成为很多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是每天“续命”的必需品。

如今,不仅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有越来越多的年龄层的人们对于咖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根据调查显示,三线城市的咖啡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由蜜雪冰城衍生的幸运咖,目前门店正式突破500家,且整体门店盈利良好,其中不乏有年营销额超过百万元的门店。

这意味着咖啡的下沉市场也在不断释放潜力,为整体的咖啡市场助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完成。

除了有长期饮用咖啡需求,用于“续命”的上班族之外,更多的消费者只是把咖啡当作偶尔饮用的饮料,这一点上,就使得国内消费者的年人均咖啡数量无法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

这也就导致,在没有做好市场调查的情况之下,盲目开咖啡门店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同样,由于咖啡市场的逐渐扩大,中国的咖啡产量跟不上消耗速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云南的一些较大咖啡种植园地都已经被知名品牌(例如Manner和三顿半)所占据,新兴的品牌很难寻找到便宜且出品稳定的咖啡原豆。成本提高,精品咖啡店的存活率就会下降,这是精品咖啡不得不直面的现实状况。

目前咖啡市场还未形成完全的连锁店效应,咖啡店在各个地区之内都有着自己的消费和销售路径,地域性较强,知名度普遍不高。这也是和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个明显差别,鱼龙混杂之时,要如何做好咖啡,是想要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们必须思考的。

除了多种多样的现制咖啡店会产生竞争之外,还有更大的线上咖啡市场,也同样有着激烈的竞争。三顿半、永璞等线上咖啡大品牌已经经历多轮的拼杀,开发了许多新品和产品供消费者挑选,要如何对抗这一部分的存量市场,也是新入场品牌值得思考的。

在咖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线下消费场景也许会逐渐消退,咖啡机会代替咖啡店,走进购买者的家中。

更为低廉的价格,更多的口味选择,更新奇的动手体验,现制咖啡门店也许会进一步被挤压缩减。

万亿的咖啡市场,是人人都渴望进入并分成的巨大市场。但咖啡市场也的确危机四伏,随时随地有可能向投资者们展现出它的苦涩,不管是准备入局者还是已经在其中的人,都要做好准备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