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市场延续底部震荡走势,沪指在2950-3100点之间波动,兼具政策催化与困境反转概念的低位反转成为主攻热点。如何理解近期市场的几个特征?后市核心矛盾将如何变化?

长假归来市场的几个主要特征

上期《底部的形态与主线的选择》,我们提示了看短做短需要留意的关键变量:市场情绪触底、成交回归正常区间、三季报业绩,无一例外均指向超跌成长。从近期市场特征看,情绪触底后两市成交由冰点回归,小盘股和高估值领先,这印证了我们上述的判断。但第三点——股价涨跌与三季报的相关性,在10月并没有得以体现,反而是兼具政策催化与反转概念的低位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的主攻方向。


(资料图)

今年的反转效应,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

在分析股价表现驱动因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年的10月份(三季报披露季),市场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业绩预增。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1月开始,股价表现开始与业绩“脱钩”。另外,历史经验显示,年末阶段A股的风格出现反转效应的概率明显加大。总结来说,时至年末,A股的重心逐渐脱离当年的即期业绩,转而朝向来年的增长预期,这就是所谓的“反转效应”;而从具体时点上看,这一反转效应往往在三季报窗口期之后开始显现。

回到当下,从10月开始,市场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低位反转的特征,背后的原因可能是:1、行业间的估值与仓位过度分化,存量市的格局下,即期业绩的利好无法继续在股价上兑现;2、基本面预期面临拐点,如疫后持续强势的出口、通胀预期等;3、内外部宏观不确定性处于高位,近期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也是造成近期利好不涨、低位反转的原因。

时间站在A股这一边,稳进者快

我们在四季度策略《变局下的确定性》中强调了季度配置的几个原则:第一,抱内需,避外需:海外衰退步步临近之下,内需提振的必要性进一步抬升;第二,不宜过早博弈美元紧缩转向,美股的熊市驱动将逐渐从杀估值转向杀盈利;第三,存量市的格局延续,高仓位与高拥挤度的板块的压力仍需警惕。后市的核心矛盾会重新回到基本面,而上述的几个配置原则依旧成立。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前就是A股的大底区域,最关键的驱动在于:美国经济从“技术性衰退”转向衰退、中国经济结束主动去库企稳回升、居民高储蓄向投资与消费转移,这几个重大转折点在未来终将出现;只不过,对于四季度而言,我们尚不能给定以上的判断,因此,时间站在A股的这一边,但当前则是稳进者快。

重申3000点就是A股的底部区间,但区别于4.26大反攻的V型反转,四季度指数形态可能更接近“耐克”底。驱动市场回升的动力转向慢变量(内需、信用),意味着后期磨底时间延长、上涨斜率放缓。

季度视角看,建议围绕两个“确定性”方向展开

——低位价值确定性:1、“西落” ,盼“东升”:海外衰退临近,内需亟待改善,推荐央企地产建筑、黄金;2、独立性周期反转:养殖、电力具备独立逻辑的周期反转;3、高安全边际确定性:医疗服务、医疗器械;

——景气趋势确定性:最“硬”的赛道与“新”趋势接力:军工(航空装备)、风电(海风)、信创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