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下跌1.12%,深证成指下跌2.18%,创业板指下跌3.76%。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资料图】

海通策略:牛市第一波未完 接下来可能是普涨

对比历史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本次上涨时空尚有差距,成长依然是重要抓手。对比历史四次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宽基指数涨幅在30%附近,时间平均持续3-4个月,而22年10月底至今(截至2023/02/17,下同)上证综指最大涨幅15%、沪深300涨22%,上涨持续约3个月,上涨时空相较历史尚有差距;若以创业板指为例,12-15年、19-21年两次牛市的第一波上涨,创业板指平均涨幅更高达53%(本轮至今最大涨幅仅为19%)。因此,22年10月底开始的这轮上涨行情还未结束,1月30日开始的小调整结束后,市场有望迎来第三段上涨。从行情结构看,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主要源自政策宽松、情绪修复,而基本面的趋势还未明确,因此该阶段市场往往不存在特定的行情主线,而是呈现各行业普涨、轮涨的特征。而根据上文分析,去年10月以来的上涨行情中市场已经历了先价值、后成长的轮涨路径,短期行业可能趋于均衡,但若着眼全年,数字经济代表的成长空间或更大。

中信策略:把握配置良机 坚守成长洼地

2月以来小盘成长指数涨幅明显,主题炒作热度较高,在外部风险扰动增多的环境下,市场心态不稳定凸显,对扰动过度反应,市场依然延续去年黑天鹅多发环境下的思维惯性,随着基本面预期重构并上修,外部扰动并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投资者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波动提供调增仓的良机,建议继续坚守成长洼地,提高半导体和信创板块的配置优先级。一方面,去年的经历和近期看短做短的交易特征下,市场共识尚未形成,市场心态不稳放大了近期扰动的影响;实际上,美国通胀黏性推升加息预期,但不改美元加息收尾的趋势;内外宏观流动性扰动增多,但对市场流动性实质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国内宏观高频数据结构虽有分化,但总体仍延续正常修复的节奏,且房地产景气恢复将逐步传导,提升经济修复弹性;同时,政策预期已趋于理性,经济内生恢复动能增强,基本面预期还有上修空间,市场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的过度反应将很快得到修正。

广发策略:港股走牛市 A股走修复市

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A股继续沿“托底 重建”推荐“低估值△g”。中美“此消彼长”方向未变,即本轮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海外经济轻度衰退的中期逻辑未被破坏。风格上,无论是当前经济处于“强预期”的验证阶段、还是货币信用环境均继续指向△g占优,如果进一步对比当前高弹性△g行业与高景气g行业的估值性价比,目前依然是低估值△g行业具备优势。配置建议:1.疫后修复链 估值合意(医疗器械/创新药/中药/广告营销/黄金珠宝);2.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地产/装修建材/家电),大金融仍在估值底部(保险/证券);3.部分成长景气预期23年改善(通用自动化/计算机/半导体设计)。

华福策略:市场风格在两会间切换 关注政策倾向较强的内需相关板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即将召开的“两会”成为市场关注热点。预计“两会”将承接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讨论部署其中重要议题。GDP目标增速以及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通胀水平和赤字率、M2和社融规模、汇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设定将对今年的投资主线产生重大影响。2023年两会制定的GDP增速目标或将在5%以上。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低基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经济的自然修复。财政方面,预计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或将在3%左右,主要以中央负债为主导。货币政策方面,今年MLF与LPR的利率或保持整体稳定,会有类似定向降准、PSL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整体看,市场风格在两会间切换,两会期间往往通过卖出一定持仓增加资金筹码,并在两会后迅速押注政策关注方向。两会期间往往伴随风格切换,建议关注当前政策倾向较强的内需相关板块。

西部策略:以防御的姿态进攻 蓝筹股仍有最后一涨

蓝筹股仍有最后一涨。随着防控政策放开后线下经济活动的快速修复,市场正在逐步由“强预期,弱现实”向着复苏预期兑现的逻辑转变,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推进叠加两会临近背景下针对金融体系与国企改革的政策有望逐步落地,跨年行情仍有最后一涨。而从风格来看,经济预期修复,短端利率快速上行,高风偏资金获利了结,市场风格正在回归价值主线。短期来看,在国企改革政策预期催化之下,金融,通信,火电,建筑,交运,军工等行业仍有机会。行业层面建议关注:医药中消费属性较强的消费医疗、中药、药房、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地产后周期的家电,建材,轻工等行业;随着消费电子中的存储、面板等细分行业。

天风策略:市场情绪升温 今年仍会有较好的主题和赛道投资机会

截止22年12月数据,中国工业企业库存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数据分别处在近十年的70.6%和39.4%分位;美国总库存和总销售同比数据分别处在近十年的92.4%和77.3%分位。考虑国内周期位置,以及疫情影响减弱后经济活力修复 开工季来临,当前国内可能将由主动去库阶段逐步过渡到被动去库的复苏前期。但由于海外周期仍处在绝对高位,消化有待时日,本轮复苏交易的前半段大概率会受到海外周期的削弱(出口端的负面影响已经从2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体现)。结合过去几轮复苏区间的经验,我们倾向于认为,在年底年初的预期交易之后,指数层面大幅上涨的概率不高。但市场情绪升温的情况下,今年仍会有较好的主题和赛道投资机会。

国海策略:TMT有望成为全年主线 短期调整或不改中期看好趋势

本轮以数字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产业周期初具雏形,信创、消费电子以及半导体具备基本面支撑,近期ChatGPT的问世开启了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新局面,产业生态迎来新浪潮。一方面,国内信创产业发展趋势愈发清晰。近两年,随着底层基础设施至上层应用软件产业链闭环的形成,我国信创项目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产品从能用向好用转变,应用场景与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打开新局面。近期ChatGPT的火爆出圈,其背后反映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加速技术落地,AI应用商业化潜能逐步彰显,AIGC产业生态迎来新浪潮。在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的背景之下,当前宏观流动性与市场风险偏好均较为稳定,估值持续回调的因素尚不具备。本轮TMT板块超额收益幅度相比2019年和2020年初仍有距离,除计算机之外其它赛道均处于底部,TMT有望成为全年主线,短期调整或不改中期看好趋势。

兴证策略:外资近期加仓结构如何?

春节后,北上资金终结此前大幅流入、波动加剧,市场普遍担忧外资“撤退”,我们在2月4日的报告《外资“撤退”了嘛?配置盘方兴未艾》中强调并不能简单线性外推,而需要从外资资金性质去更深度的理解其行为逻辑。明确指出外资波动的背后实际上是此前流入的主力交易盘逐渐开始减仓,而配置盘仍在持续流入,无需过度担忧。且基于历史流入节奏、中国资产优势重现和配置盘仓位仍然较低这三大因素,我们认为外资由交易盘主导向配置盘主导转变,后续配置盘将接力主导外资继续流入。本周北上资金继续流入82.51亿,且配置盘占据主导地位。1月30日以来,据测算,配置盘加速大幅流入709.8亿元,交易型外资流出248.1亿元。整体而言,北上资金依然是A股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国君策略:ChatGPT概念现退潮迹象 又一次击鼓传花的游戏

最近在等待经济的过程中,一些热点穿插出现,ChatGPT带动的软硬件炒作很明显是又一次的击鼓传花,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代表了AI的加速,但能媲美ChatGPT的A股公司目前几乎不存在,可市场的爆发力是惊人的,通常我们称之为炒作或投机,这本身是一种盈利模式,但当参与者中即时满足的交易者越来越多,这已经不是投机,甚至不是炒作,而仅仅是赌博了,其区别就在于投机者也有逻辑,也做思考,而赌博者无脑买入,此时风险很大,最终不言而喻。随着本周的震荡,我想又到了延迟满足者入场的时候了,延迟满足才能让你变得更优秀,理性思考、耐心等待,投资亦如是。

华西策略:消费复苏仍是大概率 支撑A股底部区间

2月以来A股市场进入阶段性震荡整固,一方面前期投资者抢跑“国内复苏”和“海外紧缩放缓”,市场估值快速修复,部分获利盘资金存在止盈倾向,另一方面也受到地缘事件的扰动。尽管短期海外紧缩预期抬升导致美元和美债利率反弹,但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压力有限,年内国内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较强,中期外资仍是净流入趋势,市场底部区间具备支撑。往后看,A股指数震荡上移的态势没有改变,阶段性调整即是再次布局的机会。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消费领域的“医药、食品饮料”;政策支持方向“数字经济、信创、新能源部分领域”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