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业园里,到处是繁忙的生产场景:智能化设备满负荷运转,工人们紧张忙碌工作,一件件产品包装出厂,走向消费者餐桌。
(资料图)
“智能化生产线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说,近年来,公司对工厂进行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智能化改造生产端
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对产品进行操作是双汇第一工业园屠宰厂智能升级的亮点。
双汇第一工业园屠宰厂的冷鲜肉生产线是双汇发展在2000年引进的。2020年,企业投资5亿元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可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排产系统,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对接,形成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改造后的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比如,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整个产业链相关数据都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并做到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大幅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此外,生猪AI证件识别、产品智能输送分级、分区智能温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让整个生产流程变得更加节能、高效、安全、环保。
“智能化升级后,工厂1小时能屠宰生猪600头,减少用工70人。”屠宰厂副总经理袁文堂说,工厂还将检验检疫、能源消耗、环保安全等核心业务纳入信息化管理。
双汇发展还对旗下肉制品工厂进行升级改造,该项目前道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后道由双汇与科研院所联合定向开发,引入智能化模块,实现高温肉制品的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整个生产过程通过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即时分析和智能管控,流程更加顺畅,生产更加高效,质量保障更加有力。未来,企业将继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
数字化严控质量关
“制馅车间的温度控制在0至6摄氏度,投料后全部采用符合卫生等级的传送带和管道进行输送,工人不直接接触产品。”双汇发展公共关系中心负责人黄灿说。
双汇发展始终坚持“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质量理念,构建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食品安全内控体系;建立起集团、事业部、项目公司三级质量安全管控模式,设立品质管理中心,并配备1000多名相关专业人员分布在各生产环节,负责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确保产品质量,既少不了硬件改造,也离不开软件支持。”黄灿说。
在硬件方面,工厂引进国际先进的原料加工设备,采用在线检测和计量方式,实现产品工艺配方自动配制,确保工艺精准执行。
在软件方面,工厂搭建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对生产信息和质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节设备工艺参数,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双汇发展还构建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追溯模型,创建产品质量档案,实现对生产过程物料、设备、人员、时间等要素的全方位追溯。
“我们完善了从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的各环节信息,并与农户、采购商、经销商进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产品品质的全产业链把控。”黄灿说。
信息化管理配送链
记者在双汇物流的监控平台看到,物流车辆的行驶线路和车厢内温度监控等信息一目了然。据了解,双汇物流的智能管车系统可以对冷链产品在途温度和位置进行实时监控。
“冷冻食品需要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运输。如果遇到因制冷机异常导致温度升高等情况,系统会发出预警,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措施。目前,产品的温控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双汇物流副总经理杨逸哲说。
目前,双汇物流已建成网络货运、智能管车、智能调度、供应链预警、冷易通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等11项信息化系统,实现全程定位、全程温度追踪、全程业务可视、全程智能调度等10项全程化管理。
“双汇物流与双汇发展数字化建设是统一筹划的,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从下达生产订单到运输再到终端客户,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杨逸哲说,这样不仅提高了运输配送时效,做到全程产品质量可控,还提高了全供应链服务水平。
未来,双汇发展将继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在全产业链的应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