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辰光医疗(430300)在积极布局自有品牌的同时,着力加强了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发展蓄势储能。

辰光医疗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为797.48万元,同比增长54.49%,同时辰光医疗积极建设经销渠道,与浙江康达奥泰医疗(以下简称浙江康达)达成合作,以推广公司的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统。另一方面,辰光医疗大幅增加研发费用,不仅使公司在磁共振领域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巩固,在光伏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辰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5608.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0.49%;亏损265.88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40.64万元。


【资料图】

两大手段推进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统市场建设

资料显示,辰光医疗主营业务是医学影像超导磁共振(简称:MRI系统或MRI)的核心部件,包括:超导磁体、射频探测器等,以及相应产品的维修、保养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

基于在MRI部件领域的积累,辰光医疗推出了自有品牌的MRI系统。据了解,辰光医疗的MRI系统共有两大优势,其一是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有协同设计、协同系统集成能力,能最大限度提升各子部件性能,最终提升 MRI 图像质量;同时,公司的自产部件有成本控制优势,可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

产品推出后,辰光医疗要做的就是加强自有品牌MRI系统的市场推广。为此,辰光医疗进行了两手准备。

辰光医疗首先加强公司营销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辰光医疗销售费用为797.48万元,同比增长54.49%,主要用于增加销售人员、增加市场推广活动等。

其次,辰光医疗与浙江康达就公司Farol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开展长期互惠合作,浙江康达承诺为上述产品积极投入优质资源开展市场推广及销售工作,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7310万元。目前,浙江康达销售的1.5T磁共振整机已在医院装机。

辰光医疗预计,借助于浙江康达的经销渠道销售公司的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统,预计MRI系统未来能在主营业务营收中占较大比例。另外整机业务的增长,也能为辰光医疗高毛利的配件和相关服务业务提供增长机会。

据了解,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GPS(指GE、飞利浦和西门子)的MRI系统受到本土MRI品牌的冲击较大,未来3年,本土品牌MRI可能取得更多市场份额。

研发费用增长74% 巩固竞争优势 超导磁场助力光伏领域降本增效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辰光医疗十分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666.40万元,同比增长74.39%。

在高速增长的研发费用的作用下,辰光医疗在专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效专利共有7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49项、美国专利1项、欧盟专利1项。

具体成果方面,报告期内,辰光医疗主要研发成果包括:大孔径1.5T超导磁体励磁到场,1.5T一体化射频线圈完成样机测试,3.0T医用超导磁体完成优化设计测试开始样机生产等。巩固了辰光医疗在MRI核心部件领域的竞争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超导磁共振系统的超导技术在光伏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抓住光伏市场的机遇。辰光医疗大力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今年上年,在现有磁控直拉单晶超导磁体的研发基础上,完成了成本更优的新型磁控直拉单晶超导磁体的初步设计。

据了解,光伏用单晶硅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施加超导磁场能更好地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和良率,随着以TOPCon、HJT等代表的更高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的推广,光伏行业对超导磁体的需求逐渐增长。根据申万宏源研究预测,2023—2025年光伏行业磁模块市场规模在20.3亿元到39.9亿元。

根据辰光医疗的相关调研,公司交付的超导磁体在积极跟进客户反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