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一边是茅五泸等头部玩家强者恒强,一边是低线厂商利润下滑,白酒在新一轮调整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资料图】

行业大盘承压,考验的是酒企的韧性。8月23日晚,珍酒李渡(06979.HK)迎来上市后的首次业绩交卷。凭借多品牌多香型的“三级增长引擎”,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经调整净利润达到8.03亿元,同比增长22%。

在白酒新一轮调整期,珍酒李渡展现出不俗的成长势能。

【穿越周期】

不同于柴米油盐等必选消费品,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受宏观环境、产业政策、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更重,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波动性。

历史上,白酒行业经历多轮深度调整,资本介入又铩羽而归,成王败寇的故事历历在目。

如今,行业又陷入新的调整周期,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仅有963家,出现五连降,产量同比下降5.6%,创造近十年新低,不到2016年产量的50%。

库存高企、动销不畅、旺季不旺、价格倒挂,许多企业面临业绩下滑或增速放缓的压力。在新一轮洗牌期,珍酒李渡抗住了压力,回款和动销表现出持续向上的态势。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5.19亿元,同比增长15%;调整后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增长22%。营收、净利润均取得两位数增长,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而且利润增幅快于收入,证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上升2.3个百分点至57.9%。考虑到A股和港股的会计准则差异,珍酒李渡的“实际”毛利率水平其实与A股同行处于同一水平,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不落于下风。

上半年,高端化成效显著。珍三十标准版、珍三十·大金奖纪念酒及2012真实年份酒等高端产品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32%,产品序列中增速最快,为业绩上扬打下坚实基础。

在整个酒类上市企业中,珍酒李渡三级增长引擎的战略架构十分独特。公司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白酒品牌,覆盖酱香、兼香、浓香。

四品三香,产品价格带涉足高端、次高端及中端,几乎是业内独一份。这样的业务结构,既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更能适应多变的市场,抗风险抗波动能力更强。

作为公司一级增长引擎,珍酒源于“中国白酒一号工程”,还是“中国酱酒第二股”“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中国四大国宴白酒”,素有“酒中珍品”的美称。2023年,珍酒以212.81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度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蝉联榜单中酱酒品牌第三位;

二级增长引擎李渡,被称为“液体古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老厂改造时,发现了目前国内时间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比泸州老窖1573还要早一个朝代。凭借元代古窖池底蕴、“沉浸式”体验创新等,李渡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突围道路。

深耕湖南市场的湘窖及开口笑是公司的三级增长引擎,是省内第二大白酒企业。湘窖更是具有浓香、兼香和酱香等三种香的“一树三香”型生产能力的企业。在“振兴湘酒”的政策指引下,有望提升市占率。

这样的布局和世界级巨头帝亚吉欧、保乐力加极为相似。凭借享誉世界的顶级品牌,横跨葡萄酒、洋酒和啤酒的产品,帝亚吉欧充分发挥“多品牌+多区域+多品类”优势,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拥有了穿越周期的底蕴。

成为“中国的帝亚吉欧”一直是白酒企业的夙愿。放眼国内,珍酒李渡多品牌、多香型加上各品牌精细化运作,是唯一可以对标帝亚吉欧的企业,也蕴藏着长期向上发展的动能。

企业发展和管理层的战略指导息息相关。珍酒李渡执掌者和管理团队深耕行业27年,具有创立白酒品牌、投资整合白酒资源的丰富经验,而且还创办了中国酒类流通第一股的华致酒行,这意味着管理团队拥有更深刻的行业洞察力和经营经验。

虽然行业整体规模在下滑,格局日益分化,但是以领先战略指导的企业依然拥有奔跑的底气。

当一个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企业或许都能跟随行业大盘扩容;但当行业处于调整期时,考验的才是长期修炼的内功。

在提振资本市场活跃度和信心的当下,这种能力和积累,将会被更多人重视。

【品质信仰】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多次公开强调他的七句“七字箴言”:一丝不苟酿美酒、精雕细琢造产品、耕植文化创品牌、诚心诚意建渠道、精心策划搞体验、实实在在做企业、勇担责任促振兴。

无论市场怎样变化,无论行业经历多大的起伏波动,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追逐始终不变。这也是企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消费缓慢复苏的当下,日本清酒品牌“獭祭”却在行业下行期反向增长,产品供不应求,爆款频出,靠的就是品质。

珍酒李渡也始终将品质置于首位,这也是公司反向成长的根本。

目前来看,珍酒的产能仍无法满足需求。对于酱酒来说,基酒是发展的根基,而前期产能不足限制了珍酒的扩张速度。

因此,扩充产能是珍酒的一大工程,近年来公司已经投入上百亿元。2022年下沙总产能已达3.5万吨,预计2024年再1.66万吨。“十五五”期间预计将形成酿酒10万吨、储酒40万吨的规模。在酱酒吨位决定地位的态势下,这样的规划,目前位居中国酱酒企业第四,贵州省酱酒企业第三。中长期规划将跻身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李渡郑家山5000吨基酒项目已进入运营,湘窖(江北)4400吨基酒扩产项目仍在进行。

生产管理制度方面,珍酒严格践行“四双鞋”管理制度:员工上下班穿一双鞋,进了车间后洗脚,洗完脚后一双鞋,出车间一双鞋,上厕所一双鞋,这体现出公司对酿造高品质酱酒的极致追求。

此外,“我们的水源是遵义最好的水源地,水质接近一类水源,可以直接舀着就喝。”吴向东曾公开表示。

这些都是珍酒践行品质战略的体现,在行业收缩期,这种恪守产品竞争力的长期主义信仰,正逐渐彰显出来。

帝亚吉欧CEO保罗·华尔士曾说过:没有品牌,再高档的酒,只是一瓶变了味道的水。而品质就是品牌内涵的核心。

以史为鉴,可知未来。历史上,白酒消费逃不脱周期宿命。经历疫情,经济正曲折复苏,当下消费者变得更为谨慎。悦己消费减少,必需品的消费也是三思而后行,在这种背景下,以品质为基座构建起的抗风险能力,更显珍贵。

【策略迭代】

消费品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渠道和产品策略,甚至可以说是饮料企业商业大厦的基石。哇哈哈的联销体、伊利的四全运营体系、农夫山泉的下沉渠道是其成功的关键。

在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深刻变革消费产业的当下,诸如茅台已利用i茅台重塑营销体系,白酒也开始向营销要效率。

珍酒逆势成长,就离不开独到的营销和产品策略。这是公司独树一帜的差异化优势。

产品端,结构不断优化和产品矩阵的日渐丰富,卡位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提升盈利水平。

珍酒形成“一核双重”的产品体系,高端产品方面,珍十五备受消费者追捧,更是酱酒业内少有的销售超20亿元的大单品。上半年,公司又新推出了珍十五·金奖纪念酒、珍三十·大金奖纪念酒、1988年份酒三款产品。

在中端产品方面,珍酒持续升级“老珍酒”和“映山红”系列,夯实塔基产品,并重点培育,进一步丰富产品序列。

李渡通过高粱1308、李渡高粱1955等高端产品,抢占消费者心智,实现“产品高带低”的布局。

湘窖则依托高端产品“龙酱”系列保持快速增长,带动湘窖品牌的整体增长,并提升品牌形象。

在渠道构建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司,珍酒李渡以精细化运作打造强渠道掌控力,对渠道的话语权更重、掌控力更强。2022年底,珍酒李渡逆势扩招销售人员千人,其中珍酒拥有销售人员3000人,位居行业前三。

当前,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网化的深入,消费者购物习惯迭代,单一渠道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因此白酒的销售渠道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进入体系化、精细化竞争。

珍酒李渡也审时度势,开拓多种渠道,截至上半年底,公司经销商数量达到6898家,较2022年增加了280家。

当白酒行业进入新阶段,重回有序竞争状态时,企业竞争将重战略打法、营销体系、组织建设和管理精细等关键节点上来。届时,谁的体系更为完善,谁将能够成为胜出者,享受未来最大的红利。

而且,公司高度重视数字化,开发二维码系统、RFID技术、“掌上珍酒”APP、“渠道通”微信小程序等加强对经销商产品库存管理和销售赋能,让市场库存处于良性,“封坛酒”微信小程序还能增加定制化购物,激发消费者自发传播,助推渠道动销。这些方法给古老的酿酒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珍酒李渡更重视终端动销和开瓶,构造以贴近终端消费者为目的的渠道策略,塑造健康渠道链条。

相较于其他消费品,白酒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度。珍酒李渡打造了五星合伙人等高端团购渠道,培育团购合伙人,建立了“合伙人”制度逐步扩圈,通过专业的KOC裂变传播以大团购助推渠道消费。

梳理过往业绩,公司2020-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高达55.7%和40.7%,在以稳健著称的消费品行业中走出了成长股的特色。

今年上半年业绩再次超出预期,中信、高盛、中金、招商、方正等券商机构都给出了买入或增持评级。有机构甚至预测珍酒李渡将于2025年迈入百亿阵营。

珍酒李渡是今年以来全球消费市场最大IPO,是酱酒第二股,也是近7年来白酒行业唯一成功上市的企业。上市仅4个月,就被纳入“港股通”名单。

抢先登陆资本市场,扩宽融资渠道,在激烈竞争的白酒赛道,珍酒李渡可借助资本力量,向第一梯队发起冲击。

因此,无论是企业特色,还是成长性,亦或者差异化竞争优势,都是极为稀缺且优质的投资标的。由于二季度利润大增,目前珍酒李渡市盈率(TTM)降至13倍,远低于A股白酒板块的30倍,考虑到其更高的成长性,当前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遇。

目前,随着提振消费、提升资本市场信心的政策密集出台,凭借多品牌、多品类、多地域优势,珍酒李渡的长期投资价值,将会被更多人看到。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