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魏康


(资料图)

“总额148.66万元的总部企业认定奖励和企业高管个税返还资金已经通过莱西财政审批流程,预计近期将会划拨到咱公司账户。”4月19日,获悉奖补资金拨付进度的希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杰食品)财务总监李成杰难掩激动,“这笔资金快速拨付,如同春雨一样珍贵又及时!”

惊喜不止于此。前期,青岛莱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来希杰食品调研,现场解决了企业水电气成本过高的问题;经政府牵线搭桥,企业顺利对接当地大型商超,促成“前店后厂”销售模式。

“降成本、拓市场、快奖补,每一项服务都是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这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李成杰介绍,落户莱西的29年间,希杰食品共增资13次,平均2年2个月增资扩产一次,至今累计注册资本已达1.3亿美元。

这期间,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希杰食品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生产线设备更新迭代,市场份额随之飙升。仅在青岛工厂的年产值已超3亿元,2018年开始销售额保持年均3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希杰食品已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食品加工企业逐步转型升级为集智能物联、设计、制造、销售、仓储、物流、管理为一体的整套智能化工业生态体系。2020年,希杰集团更是将其在中国的食品项目总部迁移到青岛莱西。

“之所以不断地增资,不仅源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保姆式’的服务给了我们增资扩产、做大做强的信心。”李成杰坦言。

希杰食品与青岛莱西的相互成就,是青岛莱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经营主体活力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参照社会治理网格化模式,青岛莱西探索建立三级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以“走亲戚”式调研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在具体办事部门探索重点企业网格包联机制,设立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开设‘流动服务车’定期走访摸底,形成问题台账限期解决。在市级部门层面,创新推进‘一线解题’机制,涉及单一领域的,3天内下沉办理;涉及多部门的,指派主次部门、协同办理。建立市级领导顶格协调机制,复杂问题直接交由莱西市级领导提级调度,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青岛莱西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才介绍。

“以全覆盖、全时段、零距离的服务助企,以‘走亲戚’式的调研‘无感’惠企,推动问题解决常态长效。”青岛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玉江介绍,莱西经济开发区划分为4个网格,8位网格员包联26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摸排、服务;成立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引进20余家专业企业服务机构,免费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务、税务、专利申报等8大类专属服务,基本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可能遇到的难点痛点。

解决问题,不是靠“动动嘴”,关键在于营商环境的系统性改善和服务企业宗旨的全面贯彻。

“坐下来、聊问题、亮解决方案,没有客套与寒暄,每一次拜访企业,目的都很明确: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协调解决?”周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上至全市,下至镇街,莱西市逐渐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机制。

“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姆式’服务的激励下,公司开拓市场的信心更足了,新一轮的增资已经‘在路上’。”李成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