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欲穿,报复性消费终于开始来了。


(资料图片)

疫情放开后的首个春节,热闹非凡——携程数据显示,国内外旅行订单均迎来3年巅峰,整体较2022年春节增长4倍;烟花“加特林”因为酷炫的燃放效果在网上走红,掀起了一波烟花消费潮;电影春节档上演“神仙打架”,票房五天冲破60亿.....沉寂许久的消费市场,爆了。

而最人想不到的是,烟花爆竹点燃了2023年报复性消费第一枪。过去三年里,湖南浏阳的烟花生产遭遇了多次停工、滞销的困境,但今年春节供不应求。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烟花爆竹可以“驱瘟散邪”,新春需要用色彩和轰鸣驱散大众心中的隐痛。烟花销量暴涨,以致各地消防部门严阵以待,纷纷提醒注意安全隐患。

“这是近几年来最热闹的一年。”正如一位网友感叹,烟火气抚平了乡愁,在报复性消费的热潮下,人们正在弥补逝去的三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号角正式吹响。

2023年第一场报复性消费,烟花

除夕夜什么最火?当然是烟花!

春节期间,烟花视频席卷抖音——印象深刻是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抬着一支碗口粗的烟花棒,在烟花巨大的冲击力下,视频里一连串突击、闪躲、卧倒的姿势引发众多网友围观。拿在阿姨手里的,是2023年第一个爆火的网红产品,加特林烟花。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这是采用几十支连珠吐珠类烟花组合而成的一类小型组合烟花,燃放的时候像打火枪,因射程大、火力猛而得名“加特林”。今年加特林的价格水涨船高,从最开始60元一支迅速暴涨到200元仍供不应求,甚至有的店里出现了“限购”,有的零售商需要配10件普通烟花才能拿一件加特林烟花。

此外,仙女棒也频频出现在小红书和微信朋友圈里,手拿两支仙女棒,在除夕夜拍一组氛围满满的照片。还有其他不同种类的烟花、摔炮等都成为了春节新宠。“哪怕过年再没钱,也要’不惜重金’买支烟花,庆祝自己挺过了2022年。”这是社交平台上一条高赞评论。

春节期间,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烟花”相关热搜频频上榜。其中在抖音上,“烟花”相关播放量超280亿次,“过年放烟花的快乐又回来了”超过9.8亿次播放;而在小红书的“烟花”笔记则在春节期间激增到560多万篇,就连朋友圈也在大年三十晚上被烟花刷屏。

爆竹声声辞旧岁,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烟花上得到释放。2023年,象征着“除旧迎新”的烟花爆竹打开了年味。

(烟花热帖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需要提醒,每年因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虽然为营造过年氛围,春节前夕,上海、山东东营、滨州、济宁、辽宁大连等多地政府针对烟花爆竹的燃放时间和区域做出了调整,而北京、成都等地区仍然坚持“双禁”。对于是否禁止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一直争议不断。

而禁燃令放开的地区进一步带动烟花消费的热潮,让烟花成为第一波报复性消费品,同时还带火了“花炮之乡”浏阳。浏阳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曾走出烟花第一股“ST熊猫”,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烟花爆竹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曾有统计显示,浏阳烟花占据着80%左右的国内烟花爆竹市场份额,国外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

对于浏阳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多家几近停工倒闭的烟花厂都在年关迎来了转机,短短几天,此前一直挤压的库存就被一扫而空。而在今年,与浏阳烟花一同“盛放”的还有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这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烟花的火爆成为2023年消费热潮的新起点,一个高赞评论说:“大家都在用烟花,弥补缺失的三年。”

旅游、电影、白酒…一大波消费行业在春节暴涨

告别行程码的日子,旅游重新活了。

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林颂请了年假,坐上了飞往云南的飞机——这是一趟计划已久的旅行。林颂在深圳一家航空公司上班,疫情放开时,他和女友就决定在过年前一起去香格里拉旅游,为此他攒下了一周的休息时间。

据林颂描述,同事和朋友中也不乏有和他们一样的出行计划,“去到香格里拉才发现,路上到处都是趁着过年来旅游的人。”

与此同时,在云南一个县级事业单位上班的周琼也在年前报好了旅游团。周琼一家在过年前刚好“阳康”,大年初一,她带上儿子开启了广东之旅。按周琼的说法,“憋了大半年,这一次就是想趁着春节跟团热,到处逛逛”。

旅游平台飞猪数据显示,除夕、初一两天,国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高星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00%,其中大理、丽江、厦门、三亚、杭州是新年期间民宿预订最热门城市。

其中,气候温暖的三亚最为火爆,天南海北的游客云集于此。三亚方面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天,三亚接待游客就达40.23万人次。

此外,过去三年沉寂的电影院,也热闹起来了。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1月26日22时02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0亿元,连续五天下来,单日票房均超过10亿。这是近几年来难得一遇的电影奇观。

今年春节档中,《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后撤档)《熊出没·伴我“熊芯”》《深海》7部电影上演“神仙打架”。其中,《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领跑了春节档的前两名。“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个电影档期间看了4部电影,每一部都值得细细品味。”

除了旅游和观影,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餐饮消费也再创新高。今年是疫情三年来返乡潮最为热烈的一年,亲朋欢聚,一波波报复性消费正在赶来。

就连预制菜也卖爆了。在盒马、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平台,年夜饭相关的预制菜订单均相较去年猛增。其中,同比2022年,叮咚买菜的年夜饭相关菜品销量增长高达500%。

“疫情期间留下的习惯会一直扎根在人们今后的生活中,预制菜就是其中之一。”一位上海消费投资人曾向投资界表示。如今,这一幕已经得到应验。

还有白酒。叮咚买菜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期间,平台上白酒销量同比提升近180%,白酒热再次席卷春节。而就在这段时间,白酒教父吴向东的“珍酒李渡”提交了招股书,拟赴港上市,这将是港股第一个白酒IPO。

全力拼经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报复性的消费狂欢背后,是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宣泄。

经历疫情三年,大家都憋坏了。过去没能实现的旅游,没能见面的亲人朋友,没能吃到的美食,都弥补在了春节的报复性消费中。

疫情放开后第一个春节,久违的摩肩接踵在城市街区出现。而这样的热闹场景已经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根据央视网的消息,国家信息中心追踪全国232个重点商圈人流量数据发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的消费热度指数都已经企稳回升,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正在持续回暖。

热闹的一幕幕背后,无不在透露一个信号:全力拼经济的时候到了。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等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消费复苏对于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作用。随即,各个省份纷纷出台相应举措刺激消费,深圳、长沙、北京等超过40个城市宣布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

比如河南省政府印发《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对汽车、家电、文化旅游、餐饮等进行补贴与奖励,其中,对省内新购汽车的补贴最高达10000元/台。此外,政策还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6个方面提出90条意见,以提振市场信心。

还有江苏省接连印发了《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等12个方面42条意见。其中提到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等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增产增效。

“市场信心回来了!”随着政策推动和消费热潮来袭,新的增长机会也随之出现,此前因疫情冷却的行业迎来生机。

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就职于一家头部餐饮连锁企业的赵新开始忙碌起来,他所在的公司计划起新一年的目标。而就在半年前,赵新满怀愁绪,曾对投资界透露:“今年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如今人流回来了,生意渐渐好起来,信心也恢复了。

“希望新一年如同这划破天空绚烂的烟花一样,经济复苏,生活回到正轨,大家都好起来。”漫长的寒冬渐渐过去,大家终于撸起袖子开干了。

(文中林颂、周琼、赵新均为化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