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杉中国又追投了一家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IT桔子官网披露,近日,干细胞医疗研发商士泽生物完成2亿元的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金圆资本以及中新集团领投,红杉资本跟投。此外,本轮融资还引入了元禾控股、方正和生、峰瑞资本、嘉程资本和钧山资本。
诞生于2021年的士泽生物,是一家干细胞医疗研发服务商,主要面向目前一系列尚无临床解决方案的重大疾病(如帕金森病等),为患者提供规模化、低成本的干细胞治疗方案。本轮所募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士泽生物iPS衍生细胞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管线的临床前药研工作、扩充专业团队及试生产士泽生物临床级iPS衍生细胞药产品。
自去年6月至今,士泽生物已完成四轮融资,本轮是目前公司单轮融资金额最多的一轮,高达2亿元。梳理过往融资历程,士泽生物曾吸引了红杉资本、峰瑞资本、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知名大机构。
那么,士泽生物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够吸引到红杉和启明创投多次投资?
01
丧失至亲的他 All-in干细胞治疗
士泽生物创始人李翔,与干细胞治疗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与他年少时期丧失亲人的痛苦经历有关。
“支撑我选择干细胞治疗帕金森这个领域的是我的舅舅,他罹患这种疾病,却苦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李翔曾经向媒体透露道。十五年前,李翔的舅舅患上帕金森病,尽管口服价格高昂的一线用药,但病症还是无法避免地加剧。在那个年代,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能够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和医疗手段。偶然间,在一次与医生的对话中,李翔了解到“干细胞治疗”,但当时全球的干细胞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历经丧失亲人之痛后,2009年,李翔立志全力投入到干细胞技术研究中,期望未来研发干细胞新药,为目前尚无临床解决方案的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可行治疗药物。 于是,这一年,李翔的职业生涯发生了扭转,他从本科所学的动物科学专业转向了多能干细胞研究领域。
从北大取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后,李翔前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毕业后,李翔加入了美国Sana Biotechnology公司。作为高级研究员,他经历了Sana由初创起步期到迅猛发展的蓬勃期。归国后,李翔又投身国内创新药上市公司,依然聚焦在干细胞创新药产品研发领域,担任研发相关负责人兼技术总负责人。
经历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2021年,李翔踏上创业之路,尝试将前10年的积累转化为创新药物,为病患提供治疗方案。
公司成立后,李翔曾表示,士泽生物希望利用细胞替代性治疗手段来解决疾病。进一步解释,即通过体外诱导分化人类多能干细胞制备功能性的细胞类型,用于细胞移植和替代人体内功能损伤或退化的细胞。
02
17位博士带领的逾百人专家团队
关注领域方面,士泽生物首要关注以帕金森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一个领域的药物开发尚未取得明显的突破。首先,由于传统的治疗药物或物理治疗手段比较局限,现有的化药和手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和发展进程,难以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发生。其次,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尚未找到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
干细胞治疗方案,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由于人类多能干细胞具备在体外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它不仅可用于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体外药物筛选,还能为细胞替代性治疗人类重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性。
通过体外诱导分化人类多能干细胞(iPSC)制备功能性的细胞类型,用于细胞移植替代人体内功能损伤或退化的细胞,有望利用细胞替代性治疗手段解决重大疾病。除此,iPSC细胞疗法对于现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疾病也有着明显优势。正因如此,这一领域也吸引了诺和诺德等生物制药头部,并积极布局。
目前,士泽生物已自主设计并建设完成1600㎡研发中心、正在建设3500㎡生产转化基地。 在研究成果上,自成立至今,士泽生物不仅在新药管线和技术平台建设等都取得一定突破。
首先,iPSC(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管线,已取得重要重要进展,完成了关键平台型技术专利的布局。其次,士泽生物还完成了iPSC细胞株重编程、iPSC基因编辑平台、iPSC向不同亚型细胞类型诱导分化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
在李翔的带领下,创立不到两年内,士泽生物已组建了逾100人的专业团队,其中博士/博士后17人,核心团队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团队成员具备产业界前沿的干细胞治疗技术和转化经验。
谈及士泽生物的不足之处,则在于其引入资本的时间比另外两家竞对(霍德生物、艾尔普再生医学)稍晚,后两者分别已完成了B轮、C轮融资。截至目前,士泽生物才刚完成第四轮。其最早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6月,士泽生物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峰瑞资本领投,泰达科投、元生创投跟投。这一轮融资,尚未吸引到红杉和启明创投的青睐。
直至今年一月,士泽生物才开始得到红杉中国的加持,并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红杉中国。
当时,对于这轮融资,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曾表示,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不断成熟,有望为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巨大的临床价值。李翔带领的士泽生物团队有着多年相关研究和开发经验,期待士泽团队后续获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加速推进产品临床开发,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03
红杉押注医疗健康,早期介入长期陪伴
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知名机构前来投资。其中,不乏国内顶尖投资机构——红杉中国。不管从投资企业数量、投资金额还是投资回报方面,红杉中国已成为国内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第一梯队的机构。
2022年初至今,红杉中国已参与了34起投资事件,其参与的时间节点大部分是A轮和Pre-A轮,这些投资标的的融资金额大多数在1亿人民币以上。从投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赛道的布局涵盖了创新药、精准医疗、高值耗材、IVD诊断、第三方服务、医院诊所、医疗数字化等细分领域,覆盖了从早期至中后期的完整生命链条。
回顾红杉中国近五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事件及金额。可见,2021年是红杉中国投资的最高峰,披露金额将近370亿元。其中,A轮项目最多,占比超过一半。从投资喜好来看,红杉中国从小分子靶向药/抗体等大分子创新药,开始向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倾斜。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使得mRNA疫苗成为投资热门赛道之一。
来看新药研发这一细分赛道。根据研发客研究院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新药研发赛道发生的融资事件共有157起,与去年的数量持平。其中,红杉中国投资的次数最多,红杉中国共有5次领投,其他参与的轮次均为Pre-A轮/A轮融资。
然而,从新药的治疗领域上看,在红杉中国的五次领投中,不仅包括从事ADC药物研发的主流创新药如普方生物,也覆盖了一些小众的赛道,比如士泽生物、昕瑞再生,后者研发放射类肿瘤治疗药物的辐联医药、研究细胞原位再生和焕新。
值得关注的是,早期介入,长期陪伴是红杉中国一直以来的投资风格及鲜明特点。2020年,红杉中国喜提了10个走向IPO的被投企业。
这些企业包括Beam、新产业生物、燃石医学、稳健医疗、奕瑞科技、药明巨诺等公司,红杉中国均在A轮或B轮及更早期就已介入,同时,红杉中国还陪伴了不少项目从早期走向IPO,例如燃石医学。2015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在A+轮投资燃石医学,并坚持在往后每一轮都追加投资,直至企业成功IPO。
04
iPSC细胞治疗赛道的另两位对手
值得关注的是,在iPSC细胞治疗这一赛道上,与士泽生物展开角逐的还有两家企业,分别是霍德生物、艾尔普再生医学。
融资节奏最快的是艾尔普。去年11月,艾尔普再生医学宣布完成C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聚明创投领投,分享投资、贝森医疗基金、金雨茂物跟投,老股东紫牛基金加持。本次融资完成后,公司开展并完成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管线——iPSC心脏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试验,并将于未来一年内启动基于iPSC技术的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治疗方向上,艾尔普再生医学专注于心衰和肿瘤免疫疾病领域,研发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以满足临床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艾尔普是国内首家利用iPSC技术进行细胞治疗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另一家企业——霍德生物在融资上也不甘落后。去年10月左右,霍德生物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礼来亚洲及老股东元生创投跟投。霍德生物表示,本轮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首个产品的临床试验、扩大现有的iPSC细胞治疗产品研发管线,以及GMP自动化封闭生产体系的开发。
成立于2017年的霍德生物,专注于研发稳定、安全、有效和可负担的iPSC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公司在杭州拥有近4000平符合美国及欧盟标准的GMP生产、检验及研发中心。在专利布局上,霍德生物的多个核心专利已在中国或澳大利亚获得授权,并已通过PCT进入美国及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
此前,霍德生物已完成了四轮融资,引入的资方包括杭经开创投、合力投资、赛伯乐投资,达泰资本、瑞昇投资,隆门资本、花城创投,元生创投等。
从目前iPSC赛道的企业数量来看,由于对企业的研发门槛较高,因此迄今入局的企业并不多,但同时会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金额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