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汽车新闻报道,吉利汽车正在悄悄颠覆欧洲汽车市场格局,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吉利目前在欧洲拥有多项业务,并与十多家在欧洲开展业务的公司合作。借此构建了一个相互依赖的企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为其在欧洲的相关业务提供便利。


【资料图】

根据吉利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集团总营收为472亿美元,总销量为220万辆。从2010年以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开始,截至目前,吉利旗下与欧洲有关联的汽车品牌包括极星、领克、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和Smart(通过与奔驰的合资企业)。除此之外,吉利还拥有著名的意大利摩托车品牌贝纳利。

供应链方面,吉利拥有提供中央计算和自动驾驶系统等汽车智能产品的亿咖通科技,研发和销售内燃机动力系统的新公司Aurobay,以及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的软件子公司Zenseact.

吉利还持有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股份,吉利持有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AB Volvo)和戴姆勒的近10%的股份。就在今年,吉利刚刚收购了雷诺集团韩国业务35%的股份,尤其是釜山一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组装厂。

在此基础上,吉利积极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相关项目包括雷诺与路特斯共同开发的电动跑车,奔驰和沃尔沃携手研发的燃油发动机。

威尔士卡迪夫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威尔斯(Peter Wells)表示:“沃尔沃是吉利广泛进入欧洲市场的一个关键平台。”

清晰的市场布局

吉利的高管们非常清楚频繁的收购能够给集团带来实际好处,虽然被收购公司表面上看起来陷入了债务危机或者管理模式是较显混乱的交叉持股。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德国的一场汽车活动上公开表示:“汽车行业的未来建立在共享协同和跨行业合作的基础上。对于拥有巨大变化的全新时代,没有一个汽车品牌能够独自承担。”

有专家表示,吉利迅速且果断地调整其业务是为了发展电气化和自动驾驶等热门技术,以迎合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IHS Markit首席分析师伊恩·弗莱彻(Ian Fletcher)认为吉利总能够为外界提供观察整个行业的新角度。“很少有汽车公司高管同时也是创始人,所以李书福必须具备一种强烈方向性的直觉,知道公司该如何更好地发展。”

比如吉利与沃尔沃成立的动力总成研发公司Aurobay,该公司除了向吉利旗下的各个品牌提供动力总成外,最好也能够向吉利产品线之外的公司销售小型混合动力发动机。

传统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探讨应该如何应对燃油汽车逐步淘汰被电动车取代的局面,吉利的做法已被提议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弗莱彻在谈到Aurobay时表示,这相当于在其他面临相同问题的公司面前做出了表率。在某一时刻,内燃机将被淘汰,这对沃尔沃和吉利的财务状况将是一个负面影响。因此将其剥离为独立业务,让其继续开发符合欧盟7(排放规则)或未来更严格的中国法规的发动机是个明智的选择。在未来,该业务线甚至可以向竞争对手输送动力总成产品。

一位接近吉利的供应商消息人士表示,自收购沃尔沃以来,这种灵活性一直是吉利的一个标志。该消息人士称还:“吉利鼓励沃尔沃做出一系列重大决定,比如在中国开设多家工厂。”与沃尔沃的前任所有者福特相比,吉利更愿意快速做出类似的决定。

吉利的敏捷性还可以从Smart的重新推出中看出,一直以来在戴姆勒的经营下,Smart都是一个亏损的品牌。吉利接手后便迅速推出了第一款面向欧洲市场的产品smart #1.这是一款紧凑型全电动SUV,续航里程在其所处的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将在中国生产,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吉利的首发车型是在欧洲和中国都很流行的紧凑型SUV.弗莱彻表示:“吉利领导下的smart还准备推出一款中型SUV,而奔驰则不会这样做,因为它可能会挤占自己的产品空间。”

收购沃尔沃进入欧洲市场

吉利拥有一段曲折的起步历史。1986年,李书福于浙江省创办了一家冰箱零部件公司,在1994年,他才进入摩托车行业,并于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创立了吉利汽车。

在此一年后,吉利生产的第一辆小型汽车宣告正式下线。到2002年,吉利在国内销量已经进入前十。一年后,吉利控股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吉利则是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该公司开始了国际扩张,收购了制造经典伦敦出租车的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anganese Bronze)的部分股权。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Ford Motor)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跻身顶级汽车制造商之列。分析师与相关知情人士表示,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桩联姻是成功的,一方面为吉利提供了一个在欧洲的立足点,另一方面也为沃尔沃注入了急需的资金。

在接手沃尔沃以后,吉利作为新东家并没有过多干涉沃尔沃业务。该消息人士称:“吉利允许沃尔沃做它擅长的事情,即开发汽车。”这使得沃尔沃的业务得以增长。吉利不干涉沃尔沃,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这与沃尔沃的前东家(福特汽车)的风格相反。

这种方式让吉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进入了欧洲。弗莱彻说“吉利似乎非常擅长与合作伙伴以及与之进行并购活动的公司保持良好关系。而对于那些它接手的公司,它似乎热衷于让公司开发它擅长的东西。”

弗莱彻认为,吉利在并购活动中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收购了路特斯等品牌力强大的公司,尽管这些公司可能面临资金不足或表现不佳等问题。

吉利为路特斯提供了“类似保时捷的模式框架”,这款高性能电动跑车将继续维持在英国赫瑟尔开发,而路特斯科技则将在中国市场开发利润更大的SUV车型。路特斯的两个发展方向,分别是传统的路特斯汽车生产Emira和未来的BEV跑车,以及路特斯科技使用路特斯的名字生产能带来现金的轿跑、轿车和SUV.

众多子品牌计划上市

据报道称,路特斯计划到2028年每年销售9万辆电动汽车,并在武汉的一家新工厂生产。吉利希望在未来两年内让该部门上市,届时估值将达到70亿至80亿美元。

路特斯科技只是吉利有望上市的众多子品牌之一。

除了路特斯科技,吉利还在考虑将其商用车业务进行上市。据分析人士和专家称,吉利的策略似乎是将两家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然后寻求上市,以进一步推动外部投资。但吉利的计划可能会因目前尤其动荡的市场状况而推迟或偏离轨道。

去年秋天,沃尔沃汽车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开局不利。由于投资者担心吉利可能会保留对多数投票权的控制权,使得吉利将IPO规模削减了20%,调整至23亿美元。10月29日,沃尔沃的上市定价位于定价区间的底部,导致该公司价值只达到约200亿美元。即便如此,该公司的上市仍是去年欧洲最大的交易之一。

去年9月,极星也宣布将于今年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戈尔斯古根海姆(Gores Guggenheim)进行反向合并,以此寻求上市。据估计,极星的企业价值超过200亿美元,该交易可能产生10亿美元的现金交易。但在此后,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市场大幅降温,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股价今年大幅下跌。

戈尔斯古根海姆的股东计划于今年6月22日就该交易进行投票,此前该交易已被从5月27日推迟。

不过有分析师表示,极星的强劲增长以及与沃尔沃/吉利的合作关系,使其相对于纯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具有一定优势。

亿咖通科技也在5月底表示,将通过反向合并的方式进行上市,市值将达到35亿美元。但分析师指出,其营收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到2024年,能否将对非吉利公司的销售额提高两倍。

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阵容

吉利通过高超的并购手段在欧洲站稳了脚跟。

威尔斯指出,与其他想要进驻欧洲的中国企业不同,吉利没有直接售卖自主品牌车型,而是通过旗下沃尔沃、路特斯和Smart等欧洲品牌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他还表示,“在欧洲建立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这是一个相当精明的举动。”

分析人士表示,很难说这家公司能发展到多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许多业务拥有巨大的潜力,目前还无法量化。

销量方面,吉利控股旗下最大的品牌沃尔沃的目标是到2025年销量达到120万辆(高于2021年销量约70万辆),而极星的目标是到2025年销量达到29万辆,Smart则是15万辆。

IHS的弗莱彻认为,到2027年,吉利的销量可能会增长50%。他还补充到,吉利巨大的增长潜力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拥有一个“由上至下”的完整产品阵容,范围覆盖摩托车,主流紧凑型汽车,高端suv等多个领域。

以上这些车型中仍有许多都是近期才面市的,广泛的产品覆盖能否在未来为吉利带来可观的增幅,依旧需要靠市场反来检验。

弗莱彻还认为“他们在过去的5到7年里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增长的潜力绝对是巨大的。但从中期到长期来看,投资这项业务必须考虑利润,”此外他还表示,未来吉利将继续增长,增长到怎样一种规模只取决于吉利未来的发展轨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