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的运行策略
学校要主动识别国家产业升级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来整体布局,制定跨专业组织战略规划。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复杂性日益增强,高职院校变革传统的科研组织模式进而构建顺应发展的跨专业组织已是一种必然。在现有的探索中,许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跨专业组织形式,并在跨专业组织结构变革方面做出很大努力,逐渐摆脱了直线职能制的束缚,转向更为扁平化的矩阵制或无边界组织。但这些纵横勾连、虚实交织的矩阵组织网络也会使高职院校组织结构愈加庞杂,一旦运行不畅,同样会产生条块分割,形成新的隔阂与阻滞。如何在多元矩阵组织单元之间进行有效管理与协调,成为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一、“自上而下”的跨专业整合式推进策略
首先要承认,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他组织的典型特征,体现在他组织的指令性、诱导性和开放性特征等方面。大学自诞生起就是一个他组织系统的存在,因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导致客观对象发生变化的他组织过程。设计、制造、管理、操作、教育等,都是他组织活动。高职院校作为他组织系统的这种生产功能与组织特性,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的管理模式与运行策略。从资源获取角度来看,组织变革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管理者一般习惯于从自己熟悉的领域、掌控的资源,或是改革阻力最小的环节入手。因此,从顶层设计开始,通过“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和集中管理,凸显其在资源整合与分配、总体协调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成为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发展的主要策略选择。
(资料图)
高职院校“自上而下”整合式推进跨专业组织建设,学院领导层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一般会设立专门的创建部门或办公室,并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对学校各级跨专业组织进行规划指导、资源分配和协调管理。同时,学校还会在各二级学院等教研单位成立专门的下属机构,组织遴选各级科研创新团队和成果培育项目负责人,他们除了承担基层项目的计划实施、资源需求和团队管理等职责外,还需要接受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在此过程中,按照项目研发时长和任务难易程度,学校给予各项目团队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根据后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xx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x年创立的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就采用这种“自上而下”整合式推进发展策略,在该中心创立之初,学校就设置了专门的建设规划办公室,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由校长亲自负责中心的总体设计与战略规划,并直接与各二级学院院长对接,协调、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各项任务的落实。这样,通过层级负责制,学校强化了对各级跨专业组织的统筹协调,保障了跨专业行动战略“自上而下”地有效推行。
“自上而下”的整合式推进策略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和优势:第一,学校层面的战略谋划和整体布局是前提。学校要主动识别国家产业升级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来整体布局,制定跨专业组织战略规划。第二,行政力量的介入是关键。行政力量是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主要表现在通过制定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办法,增加了实现学校跨专业行动战略目标的概率;推行层级负责的项目管理方式,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减少收益损失,提升跨专业组织运行管理效率。第三,资金、设施设备等是重要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并为跨专业组织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总之,整合式推进策略从全局角度总体规划跨专业组织战略发展,主动布局创新团队并调配资源,有利于高职院校集中优势资源,快速形成核心竞争力,比较适合办学规模较大、专业特色鲜明、整体实力雄厚的高职院校采用。
二、“自下而上”的跨专业聚合式带动策略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的设立均带有鲜明的行政指令色彩,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但跨专业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以自己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形成一个有着内部规则的有序结构组织。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基层跨专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在具体的发展策略上,通常以学校前期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支撑,以教师个体的研究需求与兴趣为导向,以团队自发性合作为基点,逐步聚合其他专业的知识、资源和方法,然后“自下而上”地带动全校跨专业研究特色与优势的形成。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的办学特色布局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坊)建设,就是成功实施该策略的典型案例。该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内培外引,相继成立了包括竹编技艺、木雕技艺、机器人焊接等专业在内的十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的技能大师既有全国、省级技术能手,也有xx省首席技师、xx工匠,还有“中国烹饪名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工作室通过“老带新”“传帮带”,逐渐聚合了一支有200多位“大师”的高质量“双师型”队伍,在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结出了一批硕果。同处xx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则围绕xx省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需求,依托专业优势,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由制药与材料工程技术二级学院牵头,相继建成尖峰药业金职院药物研发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清洁生产中心、xx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金华分所、双宏化工联合实验室等科技服务平台。为鼓励教师与企业深化科研合作,科研平台在运行实施中,有意打破教师学科、专业、课程组的限制,将各项资源整合到科技服务平台的项目中,通过搭平台、做项目,不断反哺教学,进而推动学校的科教融汇创新实践。
“自下而上”的跨专业聚合式带动策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或专业领军人物的“权威”作用,着力培养并强化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其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二是应依托学校某一优势、强势或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专业(群),制定跨专业发展战略,逐渐聚合其他专业资源,形成本校特色。三是支持学校基层的跨专业创新活动,加强跨专业组织师资团队的培育和引导,倡导通过自由竞争来带动学校整体跨专业研究水平。总之,跨专业聚合式带动策略有利于识别本校的专业优势和研究特色,促进产教之间、专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比较适合行业特征明显、专业特色突出的高职院校采用。
三、“由内而外”的跨专业外延式发展策略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推进策略,在跨专业发展方面各自都有诸多优势,但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自上而下”策略的推进,传统院系与跨专业组织会因师资、经费等问题产生矛盾,进而会导致日常教学组织困难,高职院校教学功能弱化。而一些“自下而上”靠个人意愿和内在动力形成的非结构化跨专业团队,多表现为“师徒型”或“夫妻店”,缺乏行政手段的有效监管和控制,科研效率不高。为了避免陷入上述困境,目前个别高职院校开始尝试“由内而外”的拓展式发展策略,即在传统的院系外建立独立的跨专业组织机构,增设专门的全职教师岗位,这些教师不仅从事跨专业研究项目,也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任务。如此,传统院系承担了教学主责,又保留了科研功能,属于专业组织图的内圈;而跨专业组织肩负科研任务,又承担了教学功能,属于专业组织图的外延,两者并行不悖、同步发展。
xx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了包括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8个研究院及xx文化场馆数字化技术工程实验室、xx市发酵精制检测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它们都是分布在二级学院结构边缘的跨专业研究组织,均聘有数量不少的全职研究人员,通过协同各二级学院的资源力量和外部合作单位的需求,在智能制造、先进材料和数字技术等应用技术领域的前沿进行跨专业整合研究。在xx职业技术学院各机构的组织结构图上,各专业二级学院与各类跨专业组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互相补充支撑,共同接受学校的垂直管理。
这种“由内而外”、不碰触传统核心的拓展式发展策略具有相对优势:一是促使跨专业组织主动向“外”跨越,寻求外部资源获取,避免学校内部专业调整带来的人事纠纷、资源分配难题。二是不会影响学校原有的院系架构和人员结构,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及教学秩序也能得到保障。三是强化了学校与行业企业、赞助团体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创的互动式平台,创设了有利于跨专业研究活动的自由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内而外”的跨专业组织外延式发展策略将会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纳,成为一种促进跨专业研究与教育的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