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理财通研究员陈子卉

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13日,今年来全市场已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12,457只。

从风险等级来看,产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中低风险)。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4.58%,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5.16%,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8.18%,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0.31%,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1.77%。


(相关资料图)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96.01%;混合类产品占比2.19%;权益类产品占比0.4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1.38%。由此看出,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据理财产品的主流。

注:收益/回撤=(年化收益率-现金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最大回撤;据南财理财通数据,近一年现金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2.3359%。

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研究助理进一步核实。

招银理财“招智睿远积极一年持有”摘混合类产品榜单冠军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在理财公司投资周期为6-12月(含)的公募混合类产品近一年收益榜单中,共有8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其中,光大理财和宁银理财各有2只产品上榜,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工银理财、信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各有1只产品上榜。

较4月19日《机警理财日报》同维度榜单而言,招银理财“招智睿远积极一年持有”、工银理财“恒睿睿盈私银尊享1年定开2号”和交银理财“博享均衡配置私银尊享(365天持有期)”为本期新上榜产品。

从产品收益角度看,招银理财“招智睿远积极一年持有”以近一年5.76%的净值增长率摘得混合类产品榜单冠军,兴银理财“兴合常青1号B”和光大理财“阳光橙增盈1号”分别以4.99%和4.58%的净值增长率获得本次榜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9日,“招智睿远积极一年持有”净值仍处破净状态,产品累计净值为0.9991。

从风险指标“近一年最大回撤”看,光大理财“阳光橙增盈1号”近一年净值无回撤。此外交银理财“博享均衡配置私银尊享”和华夏理财“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7号”在产品回撤控制上也有较好表现,近一年最大回撤分别为0.41%和0.76%。

从绩效指标“收益/回撤”看,光大理财“阳光橙增盈1号”和华夏理财“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7号”的收益回撤比率略高,依次为1.30和1.04。其余上榜产品的收益回撤比率均小于1,绩效分化不显著。

华夏理财提高多只产品“清盘线”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注意到,近期华夏理财发布公告称将调整多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权条款并调整下一封闭期的业绩比较基准,涉及的产品投资性质涵盖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调整后,这批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最低份额提升至5000万份。

(华夏理财公募产品临时及重大事项公告;数据来源:华夏理财)

以华夏理财“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1号”为例,该产品成立于2021年6月16日,风险等级为PR3(中等风险),为开放型混合类理财产品。公告显示华夏理财将该产品提前终止条款中的最低份额由1000万份调整至5000万份,更改后,当该理财产品份额低于5000万份时,华夏理财有权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清盘线的提高无疑对产品的投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该产品份额为2.05亿份,远超“清盘”下限。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初始最低发行规模为1000万元,与该产品初始的“清盘线”较为一致。

对于近期发布公告拉高多只理财产品清盘线的举措,华夏理财某产品经理向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表示,主要是便于后续提前终止一些规模小的产品,毕竟规模太小的情况下,产品很难运作,不利于给投资者提供较好的回报。

(华夏理财“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1号”调整提前终止权条款和其他说明书相关条款的公告)

此前,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曾报道多只银行理财官宣提前终止,并就其原因进行采访,多位理财公司人士对课题组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在业内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出于保护投资人利益和资管机构运维成本考虑。理财产品运作本身需要在多个市场开户,有一定固定成本,加之部分投资交易成本很高,有些标的几千万起投,如果理财产品开放期投资人赎回后剩余规模太小,持续运作会对剩余投资人不利。另外,对资管机构而言,产品规模过小也不利于机构整体降本增效。

银行理财产品“清盘线”尚未有规定,理财公司有一定自由裁量权

就产品成立规模上下限设置而言,依据理财产品投资性质的不同会有所区别。例如,一部分理财公司会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限设置为5000万元。部分现金类产品选择不设发行规模下限,但会设置发行规模上限。

受市场环境影响,今年来理财市场产品募集难度有所提升,部分理财产品成立规模较小,但理财公司依旧选择对此类产品进行运作。该类产品较多为现金管理类产品,部分为“固收+”和混合类产品。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今年来理财公司合计发行1906只公募理财产品。在剔除部分未公布初始募集规模的产品后,有134只产品初始募集规模不足1000万元,有54只产品初始募集规模不足100万元。在初始募集规模不足100万的产品中,有39只为现金管理类。

不过,对于日开型产品和最低持有期产品而言,即使发行募集规模较低,后续也有机会扩大产品运作规模。

就银行理财产品而言,除配置场外期权的产品运作规模要在5000万(含)以上外,业界尚未有对产品清盘线的硬性规定。而在私募产品的运作管理中,为保障私募基金的基本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证券私募新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明确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初始募集及存续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因此,目前理财公司对理财产品的成立规模和运作规模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声明:稿件内容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据分析师:张稆方;实习生:王晓琪)

(课题统筹:汤懿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