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民警主动请缨参加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在大战大考中熔铸忠诚警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 通讯员 谷玉漫)接证、对照、验证、录入、询问……随着验讫章“咔哒”一声清脆声响,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站(以下简称深圳湾边检站)民警余静雯以不到15秒的速度,验放了一位香港居民。

深圳湾边检站驻守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深圳湾口岸,这支移民管理警察队伍充满着蓬勃朝气:35岁以下青年民警占队伍人数近50%。


【资料图】

如今,深圳湾口岸恢复了往日的“热气”。放眼望去,不论是在口岸广场、验证台上,还是在客车检查岗位上,都有青年移民管理警察奋力接棒的身影。

从“边检后浪”到“国门先锋”

不久前,余静雯凭借着敏锐的职业敏感性,在前台查验中,成功查获2名企图出境从事跨境违法犯罪的嫌疑人。这只是她在岗位上打击违法犯罪、守护国门安全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90后”,余静雯已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迅速从“边检后浪”成长为“国门先锋”。

余静雯认真细致查验出入境人员。

“永远都忘不了连续7天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执勤10小时以上的那段日子。”谈到疫情期间的工作,余静雯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就算凭借着意志力我们都要撑下去。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放过每一个想钻空子出入境的不法分子!”

当时,余静雯主动承担起任务最繁重的前台查验岗位。面对疑难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她说,“让我来!”;遇到特殊查验任务需要加班值守,她说,“我可以!”;有艰苦繁重的危重任务,她说,“我报名!”

在余静雯身上,透着一股“拼劲”。仅2022年,她就累计参与闭环勤务77天、1848小时,验放旅客近万人次,位列全站前三。

“筑牢无形战场的铜墙铁壁”

如果说余静雯所在的检查员岗位是国门安全“第一线”,那么身处调查办案队的谭星则是冲锋在一个“无形”的战场上。在调查办案队,谭星和战友们直面违法犯罪嫌疑人,与他们斗智斗勇。

谭星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参加工作3年,他日复一日地以“手起章落”为起点,刻苦学习人员查验要点、证件伪假特征、重点出入境信息等知识,用加倍的努力与汗水,迅速成长为深圳湾边检站业务骨干。

谭星正在研判警情。

在谭星眼里,“深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后,面对狡猾的不法分子,更需要集中精力抽丝剥茧寻找突破口,筑牢无形战场的铜墙铁壁。”

2021年,谭星调入调查办案队,从事出入境案件办理等工作。2月初的一天晚上,他在前台检查中,发现有5名男子神色紧张、形迹可疑。这5名男子并声称要出国旅游,但面对谭星的问询,却闪烁其词。

随后,这5名男子被移交至谭星所在的调查办案队进一步审查。

面对各种“伪装”“演戏”的嫌疑人,谭星提议通过整体把握、逐个击破的策略,从中找到“缝隙”,最终打破了不法分子打算出境从事跨境电信诈骗的“如意算盘”。

谭星说:“坚守好岗位,为深港两地创造安全稳定顺畅的通关环境,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热爱!!”

“跨界”码农

2019年深圳湾边检站统计数据显示,该站日均查验出入境旅客达到13.3万人次。旅客安全顺畅通关,离不开边检科技强力赋能,离不开每一个技术保障民警的攻坚克难。“跨界”码农李佳奇便是深圳湾边检站技术保障队伍中的一员。

打开李佳奇研发的电子沙盘推演系统,口岸内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预案都可进行“云”推演。

李佳奇(右)与战友开展技术保障工作。

“以前要进行实战演练只能等到凌晨闭关后,现在实战演练不再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程序背后,不仅仅是一行行代码字符,更凝聚了李佳奇的心血。

“我虽是英语专业毕业,但对技术工作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进步,总会获取胜利!”说到代码,李佳奇两眼放光。

哪怕是研发的6个月时间里经常“住”在办公室,哪怕研发的项目系统经过无数次的碰壁和推倒重来,李佳奇也未曾想过放弃钻研和创新。

不仅是以科技保障警务实战,李佳奇还长期聚焦信息化赋能通关效率。

李佳奇参与创新研发的非接触式行程申报系统以及健康驿站预约核验程序,让以往繁琐的申报流程“指尖”一点即可完成,使得平均旅客通关时间提速30%。

“虽不能像其他同事一样常与旅客面对面,但信息化手段就是我无形的手,帮助旅客们往返更加便捷。”看到旅检大厅内高效通关的客流,李佳奇深感欣慰。

2020年以来,深圳湾边检站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获评“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有3个执勤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2个执勤队获评深圳市青年文明号。在这支队伍里,青年民警是擎旗手,更是生力军。

“我们将引领广大青年民警担负时代使命、激发奋进潜力,以守土尽责、造福一方的担当攻坚克难,让火热青春在国门一线奋力接好我们这一棒!”深圳湾边检站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