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神巴菲特两度出售比亚迪H股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在炮声隆隆中买进,在号角吹响时卖出,这正是股神对交易性投资机会的买卖原则。

普通投资者容易被热门股票不断上升的股价蒙住双眼,但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往往是投资者惨痛亏损的来源。热门股票往往估值昂贵,估值本身包含着极高的成长预期,一旦事实与预期不符,则估值迅速下滑。在泡沫破裂后,很多热门股票的股价往往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


【资料图】

在2013年至2015年A股那波大牛市中,传媒行业当属最热门的股票,但泡沫破裂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多只传媒股跌幅近70%,而从2015年市值顶峰至今,当时炙手可热的传媒龙头股跌幅更是近90%;同样,在2005年至2007年那波大牛市中,中字头的股票备受追捧,如中国船舶一度达到每股300元,但2008年该股股价跌去了80%,如今快15年过去了,中国船舶的股价依然在26元徘徊。

虽然也有极少数热门股可以穿越牛熊,如亚马逊、沃尔玛、贵州茅台、腾讯控股等公司也都曾是热门股,但是投资者如果以过高的估值追逐热门股,不得不做好长时间去泡沫的心理准备。

追逐热门股或是投资“黑洞”

“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特别高的市盈率是股价上涨的障碍,正如特别重的马鞍是赛马奔跑的障碍一样。”正如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所说的,追逐热门股是投资者亏损的主要来源。

在2013至2015年那波牛市中,传媒概念一飞冲天,但受到诱惑的投资者都付出了惨重代价。距离2015年沪指触及5178点后的一年时间中,多只传媒龙头股跌幅超过60%。迄今为止,7年的时间过去了,部分个股的股价仅剩下当初高点时的一折左右。

传媒股在2015年那波牛市爆发时,也符合高成长的概念。如华谊兄弟在2012年至2015年的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东方明珠2012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百纳千成2012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30%。

传媒行业的高成长性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华谊兄弟、百纳千成、浙文互联、华数传媒等多只传媒个股涨幅约为10倍。但在2015年泡沫破裂后短短一年的时间中,这些个股跌幅均超过50%。自2015年中期以来,当初的龙头股如华谊兄弟和百纳千成更是跌幅超过90%。

这一幕也似曾相识。在2005到2007年的那波牛市中,由于奥运概念等因素,中字头的大盘股受到投资者追捧,但在泡沫破裂后,中字头板块成为下跌的重灾区。如中国船舶、中国铝业等公司在2018年的跌幅均超过80%,这些公司的股价至今距离当初高点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别让热门股票成为财富绞肉机

尽管少数热门个股长期具有令市场满意的成长能力,但大多数热门股终将沦为毫无特色的普通股,遭遇估值与业绩下降的双杀,成为财富的绞肉机。热门公司的市盈率通常很高,只有当未来它的收益保持高增长速度,才能维持投资者过去为其支付的高股价。

正如执掌温莎基金长达30年的约翰·聂夫所说,一些趋势投资者喜欢把希望寄托在高增长率的公司上,但这类公司的股票在任何季度发生业绩滑坡都足以令市场悲痛欲绝。即使它们的业绩与预期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并且可以设想最终的企业利润还会有很大的浮动,市场依然不会给予任何宽恕。

“高市盈率股票是很脆弱的,高增长率预期一旦失之毫厘,市场对公司的看法就会谬以千里。不管实际相差多少,光是这种不确定性就足以让股价重创。”约翰·聂夫曾如是说。

在高预期之下,投资者也是苛刻的。一旦知名成长股的业绩成长性低于市场预期,投资者则会推测该公司的高成长性不再,投资者情绪变化的直接后果便是热门股的市盈率高台跳水。即使该公司的每股收益保持不变,如果市盈率从40倍跳水至10倍,那么股价也会惨跌70%。

值得关注的是,盈利模式不是特别好的热门行业,如果同质性很强,竞争主要以价格取胜,该行业见顶后将面临利润率难以提升和估值回归两大后果,投资者如果以较高的估值追入,可能面临较大去泡沫风险。

就如在20世纪60年代,施乐公司的股票非常热门,那时复印行业是一个神话般的行业,而 “施乐”成了复印的代名词,但是随着日本佳能等进入了复印行业,激烈的竞争加上多元化的失败,施乐的股价下跌了84%。

“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的最热门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每个投资者都在上下班途中的汽车上或火车上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由于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这种股票。”彼得林奇曾表示,热门股票上涨得很快,总会上涨到远远超过任何估值方法能够估计出来的价值,但由于支撑股价快速上涨的只有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性内容却像空气一样稀薄,所以热门股跌下去和涨上来的速度一样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