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通威股份的业绩答卷,依旧凶猛。

4月24日,通威股份披露了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资料图】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424.23亿元,同比增长119.69%;归母净利润257.26亿元,同比增长217.25%;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45亿元和8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7%和65.59%。

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刘汉元夫妇以1050亿元身家排名第108位,坐稳四川首富之位。

而就在上个月,通威股份董事会选举了刘舒琪为董事长并兼任CEO。

刘舒琪,正是通威股份实际控制人刘汉元的女儿,今年只有34岁。

虽然这艘巨轮的权力交接已经开始,但我们必须知道,刘汉元是中国光伏二十年来,最成功的产业变革者之一。

创业前20年,刘汉元聚焦水产农业领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并最终在这个并不性感的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一。

故事的高潮便意味着精彩华章开始落幕,通威登顶世界水产饲料头名后,其营收和利润呈现增速下滑的迹象。

2004年,通威股份成功上市,水产饲料的故事进入历史性节点的小高潮。

其实,早在2002年,刘汉元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修时,便接触了各种新能源光伏的火种,并种在了刘汉元的心中。DBA工商管理博士毕业后,他毅然闯进光伏行业。

刘汉元从小就喜欢捯饬无线电,对电子技术、芯片技术一直特别感兴趣,芯片业与光伏业存在一个共同的原材料,即多晶硅。因此,他在进入光伏行业后,选择了上游光伏硅料行业。

然而,与饲料行业的稳定性相比,光伏硅料价格的波动极为剧烈。“产能在中国,市场在国外”的格局,让我国光伏产业受国外市场影响巨大,定价权旁落在国外资本手中。

当时,中国光伏企业聚焦中游组件环节,市场、技术、原料被外资把控,“三头在外”的局面下,光伏虽前景无限,但如果长此以往,中国光伏企业将陷入逼仄的牢笼中。

为打破上游环节的钳制,刘汉元、朱共山等一批光伏有志之士开始向硅料环节进发。

2007年5月,通威与巨星集团在四川乐山成立四川永祥,主攻硅料多晶硅产业。2008年初,刘汉元将四川永祥注入上市公司通威股份。

彼时,正值硅料行业烈火烹油之际,2008年初,硅料价格一度涨至惊人的500美元/公斤,上涨12倍,而其成本仅800元人民币/公斤。

此时的通威才刚刚开始投产,但不到一年后,金融危机袭来,行业骤冷,价格又暴跌了12倍,突如其来的寒冬,令刘汉元猝不及防。

无奈之下,永祥多晶硅二期的计划只能搁浅。2010年上半年,刘汉元又将四川永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缓解业绩压力。

如果说金融危机还是第一场危机,那么自2011年开始的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双反调查”,就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灭顶之灾,尚德、赛维、英利等第一批中国光伏企业轰然倒塌。

覆巢之下,刘汉元只能收缩战线,控制产能,降低成本。而此时,得益于稳定的饲料主业,通威可以输血硅料,永祥最终活了下来。

行业低谷期,永祥多晶硅呈现低流血状态,最多有2亿元的亏损。刘汉元曾回忆道:“当时,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只有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

中国光伏企业的起点极为辉煌,但在前两次的中外光伏大战中惨败收场。海润光伏创始人杨怀进后来描述:“就像一场烟火,嘭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是灰。”

坐过惊险的过山车,硅料市场又经历了几轮牛熊,暴赚和巨亏似乎只是一夜间,金融危机和双反的梦魇中,中国光伏企业榱崩栋折,硅料市场彻底崩塌。

深耕饲料行业20多年的刘汉元,从没有经历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永祥能活下来的关键在于他严控边界和谨慎扩张。

光伏行业具有典型的“牛鞭效应”,上下游产业供需错配明显,中游硅片投产速度要快于上游硅料,硅料供给滞后于中下游需求。

近两年,中环、隆基双巨头大举扩产,而前期在硅料低迷期,极少有企业投产硅料,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双碳战略下,2021年起,硅料价格扭转跌势,快速反转。硅业分会9月第一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单晶复投料均价30.72万元/吨单晶致密料30.51万元/吨,为近十年来的新高。

本质上来说,多晶硅行业属于重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高投入、扩产周期长等行业壁垒。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谁拥有的产能多,谁就能持续受益。

放眼未来两年,通威(永祥化工)、大全、东方希望、协鑫、特变电工(新特能源)、亚洲硅业,以及海外的德国瓦克、韩国OCI,几大玩家中,通威产能最大。

目前,通威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23万吨,全球第一,2021新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达到33万吨;两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则将提升至43万吨。这将是行业中“巨无霸”的存在。

而在成本端,通威优势明显。拆解硅料行业,其本质是化工业和制造业,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由于当前的硅料工艺技术基本稳定,成本因素是硅料企业取胜的关键。

成本构成中,电力、金属硅粉占比最高,均为三成左右。作为高耗能产业,许多企业将工厂设立在新疆、内蒙、四川、云南等电价低廉地区。

前中国首富刘永行是硅料行业的新玩家,他就将目光瞄向了心仪已久的新疆准东。经过近10年的论证研究,2019年,东方希望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正式投产。

而刘永行的杀手锏依旧是“令人发指”的降本增效,他将“煤炭-运输-自建电厂发电-多晶硅-重化工循环利用”融为一体,计划以极低的成本杀入硅料江湖。

作为行业领头羊,通威成本优势十分明显,2021年,其新增产能生产成本最低已至3.37万元/吨,同比下降7.2%,为行业最低。

和同侪相比,刘汉元应该是业内极少数,打通了从上游硅料到中游电池再到下游光伏电站“一体化”化经营的企业。这样一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平抑中下游成本波动风险。

数据最能证明实力,通威电池出货量已连续5年全球第一(PVInfolink数据),TOPCon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多晶硅沉积技术路线,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4.7%;研发的HJT电池效率最高达25.67%。

下游方面,通威打通了自己最擅长的渔业养殖,聚焦“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已建成51座,累计装机并网3.12GW。

创业四十载,刘汉元前二十年深耕渔业,后二十年死磕光伏,他以光伏为矛,饲料为盾,摘得两座世界桂冠。

“一个企业应该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精、做专,只有在行业里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刘汉元深知专注的重要性。

他的成功既有自己的前瞻和耐心,亦有在农业行业的积淀做基础。要知道,过往二十年,多晶硅领域,资本介入却又铩羽而归,许多企业轰然倒塌,腥风血雨,商业的残酷不过如此。

大起大落,成王败寇,刘汉元都看在眼里,正是恪守投资原则,不盲目跟风,再加上饲料业务的输血,最终“剩者为王”,赢得了这场极为惨烈的周期之战。并最终在光伏黄金时代登顶,成就一代“新硅王”。

如今这艘千亿级光伏巨轮的权杖,正在交到新的继任者手中。

刘舒琪会带通威驶向何方?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