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通讯员/卓玛措)近年来,海南州民政局坚持以“保障基本民生、优化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海南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以基础为起点,全力打造基层组织服务网络。针对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与日益扩展的民政职能不匹配、与落实新的民政法规政策不相适应的现状,在深入乡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民政工作领导机制、调剂增加县乡两级民政工作人员、增强民政干部稳定性、提升基层民政办公条件、落实工作保障经费等举措,着力打造基层民政组织服务网络,不断夯实为民服务的“前沿和基础”,全州36个乡镇民政办在全省范围率先全面建成,推动形成“机关民政”向“基层民政”的转型,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 以试点为契机,扎实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大力推进贵南县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贫困群众家中报到等制度,全州吸收2000余名党员干部为网格员,建立起乡镇一级单元网格36个,村(社区)二级单元网格482个,社三级单元网格1200个,全面形成了社会救助三级网格体系。加强与州级金融机构,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的衔接,及时将各类民政社会救助保障资金发放名录列入金融机构免费短信提醒业务,进一步打通了民政保障对象时时感受党的温暖和监督民政资金发放情况的“双向”通道。 以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造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先行先试代养服务政策,广泛动员农牧区一线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近700多名普通农牧民成为护理人员,以“特殊社工”的身份,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重点扶持和培育孵化了5家本土具有一定资质的养老类社会组织作为主体参与政府购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初步形成以“政府购买、民政监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 以便民为重点,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完善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全州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分别达92%、100%;加快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婚姻、殡葬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化处理,婚姻纸质档案电子化扫描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成为全省范围第一批实施婚姻登记“州内通办”地区;推动残疾人福利政策精准落实,全方位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有效提升了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水平。 以创制为要点,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丰富议事协商形式和载体,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实现“制”的创新和“质”的突破,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好乡风好民风的形成。全州先后涌现出贵南县“3432”群众说事、森多镇“双联五责”等制度、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7531”和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十要十好”村规民约,贵南县茫曲镇毡匠村和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入选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单位。在全州范围内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兴海县唐乃亥乡民族村等一大批“村规民约”示范村,成为了移风易俗的典型,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法治、自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专项工作长效常态。重点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动,采取联合查、主动查、深入查等形式开展督查8次,追缴收回违规享受救助资金,到各县开展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考核评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专项监督和省级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和整改要求。同时,结合“督县促乡带村”考评工作,采取召开座谈、查阅资料、入户调查、访谈、重点工作分析等方式,深入各县开展8+1政策和专项治理整改督查工作。 以责任为动力,构筑为民利民便民阳光民政。制定印发“督县促乡带村”考评工作方案,明确了考评范围、方式、内容和结果运用,牢牢压实了各县民政局和乡镇民政办业务工作的目标责任;牢牢压实州级民政部门督导检查和各县民政部门、乡镇民政办主体责任,州级督导乡镇覆盖率达到三分之二,县、乡(镇)入户调查率分别达到30%和100%。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型媒体便捷、灵活、高效、多样化沟通的特点,组建了州、县、乡(镇)三级民政网络工作群,在严格坚守保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下发政策文件、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和反馈落实结果,形成了“一竿子插到底”,政策直通直达,落地及早发力,群众直感快享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