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率是“7%~24%”还是“15%~36%”?

维信金科的年报和旗下豆豆钱的推广视频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都是官方口径,哪个是真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久前,维信金科(HK.2003)发布了2022年年报,年报中一处内容指出:“客户贷款的应付利率(包括(如适用)我们的资金伙伴的利息份额及信用增级机构的担保费用)介乎年化15.0%至年化36.0%。”

但维信金科做产品推广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1、自相矛盾的年利率

当前,维信金科旗下有两款面向C端客户的产品分别是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其中豆豆钱在平台上发布了许多广告中均明确提及:年化利率(单利)7%~24%。

在这些视频下方的申请链接的跳转页面同样有明确的利率范围:年化利率7%~24%。

无论是维信金科的财报还是豆豆钱发布的广告均为官方行为,但官方这截然不同的口径不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年利率到底是“7%~24%”还是“15%~36%”?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黑猫投诉上的一些信息窥见一二。

截至4月11日,维信金科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超过3万条,其中不少都是投诉其利率问题,一名2022年在豆豆钱上借款的用户在黑猫投诉上指出:其申请豆豆钱借款金额4万,等额本息每期还4017多元,后来发现每期担保费用近300(元)。

通过该用户提供的截图可以看出,他的借款成本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息,会随着借款本金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年利率约为20%;另一部分则是担保费和担保服务费,不会随借款本金的降低而降低,每月恒定为311.95元(合计)。

这么一看,似乎维信金科口径不一致的年利率也有了一个解释:7%~24%是给金融机构的,而用户还得给担保公司和维信金科一笔钱,加在一起不就15%~36%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这需要维信金科来解答。

该用户的综合借款成本是多少呢?

读懂君在一个计算信用卡分期利率的网站上输入了该用户的借款金额和月还款金额,得到的结果是35.94%,是不是有种“年报诚不欺我”的感觉。

当然这个结果仅供参考,因为豆豆钱的还款规则极其复杂,比如其本金是逐月减少的,而担保费和担保服务费不变,这种情况下如何折算的年化利率就变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你知道该如何折算,求告知。

有意思的是,该用户还在黑猫投诉提交了一则承诺函,维信金科给予该用户726.54元,要求该用户:“撤销对贵公司和上述贷款的贷款人、担保人的一切投诉,并且对贵公司、贷款人和担保人再无其他任何异议或主张,包括诉讼、信访、投诉、媒体平台举报等任何不利于贵公司、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言行或举动。”不过该承诺函并没有维信金科的公章,故而真实性无法考证。

比年利率更迷的是豆豆钱的借款审核机制。

2、微信、手机号的使用时间与额度有关?

在多个推广的视频中,豆豆钱都提到了微信、手机号的使用时间,比如有一则视频中一位男士先后问其嫂子、妻子用了多久微信,她嫂子用了5年,在豆豆钱获得了12.6万元的额度,她妻子用了好几年,获得了15.8万元的额度;另一则视频内容类似,一位男士微信支付用了3年,获得了12万元的额度,而另一位微信一直用的女士则获得了15.4万元的额度。

这类广告难免会让消费者产生心理暗示“微信或手机号的使用时间与额度挂钩”,但在实际的额度审核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极多,微信或手机号的使用时间即使能作为因素之一,也绝不是主要因素。

维信金科也在年报中披露了其他获客渠道:“我们与OPPO、小米及中国电信等渠道继续实行互惠互利的合作,我们扩大了获客渠道网络及行业平台合作,并改进获客方法,以与我们更多目标客户接触并保持联系。”

不知道维信金科在这些渠道上的广告是如何宣传利率以及“微信和手机号”的。

3、“36%”还能存在多久?

年报显示,2022年维信金科实现总收入31.2亿元,同比减少9.8%,实现净利润5.3亿元,同比减少54.8%;经调整净利润5.4亿元,同比减少55.7%。

与降低的营收、净利润不同的是,维信金科的贷款规模在2022年大幅上涨近100亿元,正常来讲规模上涨会带来营收的增加,为何维信金科反而下降了?

据年报:主要由于利率下降,反映我们遵守监管指导,部分被信用增级与纯贷款撮合模式下的贷款实现量增加所抵销。

对于年报的解释,读懂君是相信的,因为营收不会骗人,何况监管也不傻。

2021年后半年,监管要求贷款利率要控制在IRR24%以下,作为助贷平台的资金方,它们往往会在合作时要求助贷平台的年利率要控制在IRR24%以下。

据年报:“截至2022年底,我们(维信金科)已与92家外部资金合作伙伴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包括2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基金。”

不知道这些金融机构有没有约束维信金科。

经历了一轮痛苦地“降费”后,主流助贷上市公司如陆金所控股、360数科等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或是新增贷款费率降至24%以下,或是平均贷款利率降至24%以下。

不过,由于窗口指导还未变成正式文件,一些助贷平台也因此依然有一部分年利率24%以上的业务得以留存,维信金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分年利率24%以上的业务能够留存多久?应该没多久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