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21年大热的企业服务赛道,RPA无疑是其中最热的细分领域。据天眼查显示,过去一年到现在,RPA成为企服融资赛道上的最新黑马,共有17家厂商完成融资,估值近230亿。投资方中不乏红杉、高瓴、IDG、经纬创投、微软等一线基金的身影反复出现。

前几日,来也科技刚刚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再度刷新RPA行业最高估值;而就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来也科技才收购了在对话式 AI营销领域的法国初创企业 Mindsay,成为我国企服赛道中的标志性事件。

显然,成立仅仅7年时间的来也科技,在夯实中国 RPA+AI 领军者地位后,也进一步向“打造世界级的一体化智能自动化平台”这一目标发起冲击。

01

38岁博士创业,红杉中国、光速中国都投了

创始人汪冠春,是知名互联网创业者,本科就读于上海交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修读Double E博士。2011年,拿到真格基金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后,汪冠春决定回国创业。

10年间,这位年仅38岁的博士已经先后参与了两个创业项目。最开始,汪冠春与合伙人胡一川创立了阿甘网,这个首次创业的项目,提供类似Netflix在线DVD及蓝光租赁业务,采用会员式服务。

但由于该项目在中国市场受众有限,获取用户和市场推广成本较高,于2012年转型为今晚看啥。通过给世界上数百万部电影标签分类,最终建立成一个庞大的影片基因库,基于一种新型的推荐引擎,为用户做更为精准的兴趣推荐。到2012年11月,今晚看啥被百度公司收购,归属百度垂直搜索业务体系。

而在百度工作三年后,汪冠春选择重新出发,于2015年创办「助理来也」,并获得4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首轮融资即引来一线基金加持,包括光速中国、红杉中国、真格基金以及澎湃资本。

“助理来也”是主打自然语言处理(NLP)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的智能助理平台,初期为服务C端的助理产品“小来”。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本等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发起各种服务需求,而“小来”就像私人秘书能记住用户的日程、习惯和偏好等等,同时还能提供比如订咖啡、制定出行和差旅安排等服务。产品上线仅2个月,就积累了十万用户。

一年时间不到,“助理来也”再次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Microsoft微软领投,红杉中国、光速中国跟投。

2017年年初,在C端用户累积达到400多万时,公司再次进行战略升级,针对B端企业推出了“吾来”对话机器人平台。打破传统客服被动式的响应,“吾来”助理更强调主动地触达客户进行双向交互,除了承担智能化售后客服,更会注重在售前、售中等环节,帮助企业做获客、激活、留存、变现、推荐等全面运营,用AI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营销转化。产品应用于运营商、零售、商旅、教育、金融等行业应用,并与中国移动、惠氏、沃尔玛、携程、太平洋人寿、龙湖等达成了合作。

随着“吾来”助理的推出,同年12月份,公司完成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双湖资本领投,光速中国、红杉中国继续跟投。

直到2019年,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风口来袭,汪冠春也意识到RPA+AI的协同效应,将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6月27日,AI公司「来也」宣布完成与RPA创业公司「奥森科技」合并,这也是国内RPA赛道上的第一次并购。

“新来也科技”同时宣布完成B+轮3500万美元融资,进入RPA+AI市场。本轮融资由凯辉创新基金领投,老股东中双湖资本和光速中国超份额跟投。

关于本次合并,来也科技CEO汪冠春表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的核心基础设施;奥森科技的创始团队对RPA平台产品有丰富的研发和运营经验,在过去18年里构建了国内知名的RPA社区;奥森科技的RPA平台产品“UiBot”可以与来也现有的AI能力及对话机器人平台“吾来”形成很强的协同效应,“新来也科技”将为企业客户提供“动手能力”(流程自动化)与“脑力”(NLP自然语言处理)兼备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02

7年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亿美元

随后,来也科技加速市场拓展和应用场景的落地,在合并后的半年内快速组建了上百人的政企商务团队,完成了近300人的RPA+AI解决方案、项目交付和产品研发团队的扩建,同时还搭建了覆盖全国的渠道销售网络,将RPA+AI成功应用于以财税、人事、客服和营销为代表的办公场景中,其中,已实施RPA项目的大型政企客户有扩展AI意向的占比达75%以上。

融资速度上,来也科技仍保持着一年一次的频率。2020年2月,来也科技宣布完成C轮4200万美元融资,由光速全球基金和光速中国成长基金联合领投,凯辉创新基金和双湖资本继续跟投。

2021年4月,来也科技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全球领航基金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联合领投,光速中国、红杉中国及双湖资本继续跟投。

而在此轮融资前的一年内,来也科技服务了近百家 500 强企业、数十个政府单位以及上千家中小企业客户。RPA 业务全年软件订阅收入同比增长 9 倍,在第四季度企业业务还实现了现金流为正,对话机器人业务也首次盈利。

如今,在几乎所有 RPA 厂商意识到要用 AI 来进一步开拓市场时,来也科技已经通过收购,将兼容拓张的步伐迈向了海外市场。

2022年4月14日,国产RPA+AI厂商来也科技官宣收购了法国对话式AI公司Mindsay。这则消息一经公布便激起千层浪,迅速传遍了RPA行业与创投界。

通过收购与并购完善自身生态,本是企业扩大经营的常用手段,在科创行业更是司空见惯,但让人意外的是,国产厂商收购海外AI厂商,这在业内尚属首次。

事实上,Mindsay在企业服务市场相当受欢迎,其主要产品聊天机器人和对话式IVR,已连续 9个季度在全球软件点评平台 G2.com 被评为领先机器人平台。凭借强大的平台能力、部署易用性及灵活集成,Mindsay已经为超过 600 万客户及个人提供智能对话机器人服务。不俗的商业表现,让不少RPA厂商和AI厂商都想将其收入囊中。

面对众多厂商抛过来的橄榄枝,Mindsay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来也科技和另一家海外RPA头部企业之间,经过多轮谈判,Mindsay选择了愿意给予其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的来也科技。

由于Mindsay更多的面向中小客户群体,而来也科技的智能自动化平台则更多面向大型客户群体。双方产品融合,将会让来也科技在全球市场覆盖面更加广泛。

而除了产品线和市场布局上延展,此次收购,也让来也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包括来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TO 胡一川(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来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PO 褚瑞(国防科技大学博士),也是原奥森科技 CTO,负责 RPA 产品与生态搭建。曾留校任教,参研过我国的「天河」超级计算机项目,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来也科技副总裁兼海外业务 CTO 翁嘉颀,毕业于台湾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硕士;来也科技CV负责人刘海龙,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博士,2010 年加入腾讯,2012 年开始在微信团队从事 CV 技术研究;以及原Mindsay CTO,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90后Pierre Pakey也加入其中。

收购事件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来也科技再次宣布完成 C++轮7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厚朴Magnolia成长基金、优山资本、VMS Group鼎珮集团、远东宏信旗下周济同历、光速中国及光速美国。据统计,来也科技7年共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而在一个月内官宣收购、融资后,来也科技紧接着还将在 4 月 26 日,举办全新的LAIYE LEAD 2022 智能自动化平台产品发布会,再度进行产品升级。

03

RPA成为企服赛道最热黑马,17家厂商估值近230亿

当然,作为2021年最火的企服赛道,RPA领域自然也少不了顶尖科创人才和创投基金的荟聚。

去年拿下1.5亿美元C轮融资的弘玑Cyclone,成单笔融资额最大的中国RPA厂商。CEO高煜光,曾担任中国惠普企业服务集团创新解决方案与业务发展总经理,团队主要来自于HP、IBM、微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国内外著名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背后投资方,不乏CMC资本、高盛、Lavender Hill Capital Partners(LHCP)、众为资本、云晖资本、DCM、经纬创投、源码资本等知名基金。

最新估值达到26亿的影刀,创始人金礼剑曾担任阿里巴巴RPA负责人。成立于2019年的影刀,以电商做为RPA领域的切入点,自产品正式上线以来,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三轮融资,受到金沙江创投、高瓴创投、GGV等一线基金青睐。

创始团队基因根植于微软的云扩科技,CEO刘春刚,曾任微软云计算部门数据管理自动化产品的负责人。去年3月份,云扩科技完成B+轮融资,由 Flaming Captial投资,估值20亿。在本轮融资前已获得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眀势资本、深创投等全球一线投资机构合计超4500万美金投资。

除此之外,壹沓科技、九科信息、令才科技、栈略数据等均在去年获得过亿融资。可以说,经过了2020年、2021年的爆发,国内的各大RPA厂商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资本积累,据天眼查显示,过去一年到现在,RPA成为融资赛道上的黑马,共有17家厂商完成融资,估值近230亿。

尤其是2021年的最后1个月,RPA行业在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从12月21日到12月31日,接连有三家垂直领域的RPA厂商宣布获得投资。整个12月份的RPA融资事件更是达到5起,几乎占到了全年融资事件的1/3,包括容智信息、英诺森、独到科技、未斯科技,以及栈略数据。

资本市场对RPA行业如此热情,掀起国内RPA热潮,首先得益于美国UiPath为首的RPA企业在国外的成功发展,尤其是UiPath成功上市,超360亿市值的亮眼成绩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让市场看到RPA商业模式的可验证性,因而对同类型的企业也给予了相同的对标。

据IDC预计,2023年全球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6%。中国RPA市场也将高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4%。

但就当前而言,对标UiPath的国内企业显然还处在圈地战中,营收大多还不足一个亿,产品精细化不足、客户累积不够,国内已上市的人工智能公司大多也市值不佳。未来RPA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载体,无疑路途还很漫长。

推荐内容